首页> 中文学位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腰椎内固定术术后镇痛的观察
【6h】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腰椎内固定术术后镇痛的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
  脊柱外科作为骨科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尤其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已经达到十分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疼痛医学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为了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更有了超前镇痛概念的提出,但在腰椎内固定术的术后镇痛中,仍缺乏十分理想、系统化的镇痛方式。目前在国内,对于腰椎内固定术后病人,多采用镇痛泵静脉给药方式镇痛,但对于年龄偏高的腰椎疾患病人,往往副作用较大,且镇痛效果仍处于不甚满意的状态。因此对于术后镇痛的研究一直在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经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种方法,应用于腰椎术后的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1ml总容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用于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的早期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药效持续时间及有无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的出现,探讨罗哌卡因的最佳有效浓度,以期达到既缓解或消除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又不影响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理想状态,为术后镇痛的进一步发展及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
   对于2012年3月至4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腰椎疾患需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的病人进行试验,先用上下序贯法进行运动阻滞浓度的大致测定,再进行随机分组,即0.525%浓度罗哌卡因组(Ⅰ组:0.7ml罗哌卡因+0.3ml脑脊液),0.5625%浓度罗哌卡因组(Ⅱ组:0.75ml罗哌卡因+0.25ml脑脊液),0.6%浓度罗哌卡因组(Ⅲ组:0.8ml罗哌卡因+0.2ml脑脊液),并设对照组(Ⅳ组:仅使用镇痛泵镇痛,不使用罗哌卡因腰麻)对镇痛效果进行比较,观察各组术后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药效持续时间以及有无药物副作用出现。并在1ml实验基础上,上调总量为1.5ml,进行了1.5ml总容量下大致运动阻滞浓度的测定。
   结果:
   1、使用罗哌卡因各组,即Ⅰ、Ⅱ、Ⅲ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Ⅳ组,镇痛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
   2、Ⅱ、Ⅲ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Ⅰ组,镇痛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Ⅱ、Ⅲ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3、Ⅰ、Ⅱ组术后运动阻滞评分均低于Ⅲ组,运动阻滞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Ⅰ、Ⅱ组术后均未出现运动阻滞。
   4、药效持续时间Ⅲ组最长,Ⅰ组最短,Ⅱ组居中,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5、1.5ml的大致运动阻滞浓度0.5%,小于1ml总量的运动阻滞浓度。
   结论:
   1ml总量前提下0.5625%浓度罗哌卡因(Ⅱ组:0.75ml罗哌卡因+0.25ml脑脊液)为最佳有效浓度,其在术后镇痛满意(VAS评分<3)的基础上,术后运动阻滞轻,镇痛持续时间较长。本研究提供了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最佳浓度,可以作为临床骨科医师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时考虑的一种镇痛方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也为术后镇痛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而1.5ml总量的试验性研究则一定程度反映了随着总容量的提升,罗哌卡因运动阻滞浓度呈下降趋势,这为日后罗哌卡因腰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