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认同研究——以山东大学赴法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例
【6h】

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认同研究——以山东大学赴法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汉语教师志愿者”是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身份,具有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动态性。由于志愿者的实践不断丰富着人们对其身份内涵的理解,考察志愿者自身的社会文化身份认同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志愿者的视角出发,探寻他们对其社会身份与文化身份在认知、情感、行为层面的定位,以及在跨文化情境中通过社会互动对其身份的建构,希望以此为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提供一些帮助,也为志愿者培养机构提供工作的新思路。
   本文采取质性研究方法来达成上述目的。通过对6名山东大学往届赴法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质性访谈,描述和阐释了他们在海外的身份认同状况。本文发现,志愿者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现为“志愿者”和“汉语教师”两种社会角色认同。“志愿者”角色突显了“国家使命”,给他们带来压力与动力;“汉语教师”角色则促使他们努力提升自己以满足这一职业角色的期望。在不断的社会互动中,志愿者们由被动的“外语助教”转变为主动的“文化传播者”,“语言文化传播”这一“国家使命”最终从概念落实为行动。跨文化环境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志愿者。面对异文化,志愿者的所思、所感、所行既带有已文化的印记,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异文化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文化,志愿者对已文化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与反思,更为确信他们“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在此过程中,文化震荡给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带来了挑战,他们感到自己是孤独、迷茫的“异乡人”,内心跌宕起伏,负面心理不断,但同时这也孕育着超越原有文化身份的契机。
   志愿者的社会身份与文化身份统一于其个体。志愿经历给志愿者带来了“成长”,同时,他们通过“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承担了使命,做出了贡献。但本文认为,作为新世纪的文化传播者,志愿者在身份认同上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志愿者个人需要拓展对“传播”与“文化”的理解,加强自身作为传播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对文化的反思性与开放性;另一方面,志愿者培养机构在选拔、培训、管理阶段均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双方努力,不断拓展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一社会文化身份的内涵,使其在更宽广的舞台上践行使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