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魁龄《东使纪事诗略》研究
【6h】

魁龄《东使纪事诗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外文摘要

一、序论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

二、魁龄出使朝鲜与《东使纪事诗略》

1.魁龄生平

2.出使背景

3.《东使纪事诗略》的版本

三、《东使纪事诗略》的内容

1.出使行程

2.敕封礼仪

3.文化交流

4.朝鲜风貌

5.清关外状况

四、《东使纪事诗略》的史料价值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东使纪事诗略》为魁龄于1866年(清穆宗同治五年)出使朝鲜,归国后整理刊刻的使朝纪行录。该书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是研究清史、朝鲜史和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魁龄进士出身,谙习礼义,任事谨恪,深得清廷倚重。魁龄的个人情况符合当时清廷选任赴朝使者的标准。魁龄在出使朝鲜之后,刊刻了自己的纪行录——《东使纪事诗略》。该书现今在中外图书馆均有所收藏,书名却不尽相同,但经过考察发现,其内容相同,可以断定魁龄所作的使朝纪行录仅有《东使纪事诗略》一书。
   《东使纪事诗略》记录了清使团的出使行程、敕封礼仪、清使与朝鲜文人的文化交流、朝鲜风貌和清关外的社会状况。清使团的行程安排较紧,体现了清朝对藩邦的抚恤,反映出清朝对朝鲜实行的厚往薄来政策。《东使纪事诗略》中记录的敕封礼仪在以往清朝的使朝鲜录中较难见到,它还原了当时清朝册封朝鲜国王妃的礼仪样貌,表现了清朝与朝鲜间稳固的宗藩关系。清使魁龄与朝鲜文人的交流与以往的中国使臣与朝鲜文人的交流相比,具有特殊性,他们交流的次数更少,交流的内容非常有限,清使在交流中并不是十分积极主动。而这正体现了19世纪中期清朝与朝鲜的文化交流的特点。《东使纪事诗略》中对于朝鲜风貌的描绘多出自魁龄的诗作。诗言志,魁龄在描绘朝鲜的自然景色和社会风情之时,表达了上国使臣出使藩邦时的自豪感,他在对朝鲜的礼仪、风俗、社会面貌等进行称赞的同时,也暗示了朝鲜同中国间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朝鲜深受中华声教的影响。清关外一直是清廷十分重视的地区,在满族统治者看来,它关乎清朝的兴衰,因而清使魁龄在出使朝鲜途中特别留意了清关外的社会状况。当时的关外经济萧条,民情有所浮动,但所幸魁龄出使该年关外普遍获得丰收,加之清廷对关外的管理较为得当,所以社会状况比较稳定。
   《东使纪事诗略》因其独特的记录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一是《东使纪事诗略》弥补了关于清朝册封朝鲜国王妃仪式记录的不足。《东使纪事诗略》中敕封朝鲜国王妃礼仪的记载在清朝的使朝鲜录中极为少见,它真实地再现了清代敕封朝鲜国王妃的礼仪,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二是《东使纪事诗略》对研究19世纪中期清、朝历史文化关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清使魁龄与朝鲜文人有限的文化交流反映了清朝对藩邦的抚恤政策、朝鲜的外交策略以及清朝与朝鲜的政治文化关系。朝鲜文人在文化交流活动中较为积极的姿态表现了当时朝鲜对清朝认识的转变。三是《东使纪事诗略》为研究19世纪中期清关外状况提供了宝贵资料。《东使纪事诗略》中对于清关外的记录反映了19世纪中期清关外的社会状况,它对研究八旗驻防制度等清朝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