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豆肽对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
【6h】

大豆肽对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大豆肽对血脂代谢影响的量效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大豆肽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血清总胆固醇测定方法

附录二: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方法

附录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

附录四:大鼠(Rat)载脂蛋白A(Apo AI)检测方法

附录五:总胆汁酸检测试剂盒(循环酶法)说明书

附录六:大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附录七:大鼠内皮素(ET)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附录八:大鼠前列环素(PGI2)ELISA试剂盒

附录九:大鼠血栓素A2(TXA2)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附录十:大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附录十一:大鼠载脂蛋白B(Apo B)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使用说明书

附录十二:一氧化氮(NO)试剂盒说明书(硝酸还原酶法)

附录十三:总脂酶测试盒说明书(货号:A067 测脂蛋白脂酶LPL及肝脂酶HL)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深入研究大豆肽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为新型大豆蛋白乃至生物活性肽的开发及其在食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饲料等相关行业的利用和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1.大豆肽对大鼠血脂代谢影响的量效研究
   (1)血脂代谢实验Wistar雄性大鼠,50只,体重(200±10)g,根据血清胆固醇(TC)水平及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大豆肽组。正常对照组进食正常饲料,高脂模型组进食高脂饲料(特制,配方见后述),低、中、高剂量组配方饲料则是在高脂饲料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大豆肽,饲养40天后取血测定大鼠各项血脂指标。
   (2)摄食量及粪便排出量影响实验实验期的最后3d,将大鼠移入代谢笼,单笼单只饲养。准确记录每只大鼠的饲料投入量、剩余量,并收集每只大鼠3d的粪便烘干待检,称重并计算各组大鼠摄食量及粪便排出量,比较各组不同。
   (3)体重及脏器重量影响实验实验期间每周称量一次大鼠体重,实验结束后,解剖大鼠取其肝、心、肾,称重、计算脏体比值。肝脏冷冻(-20℃)待检,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脏器重量及其系数间差异。
   2.大豆肽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实验研究
   (1)脂酶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影响实验实验结束后,大鼠断头取足量血分离血清待测,铜试剂法测定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浓度,计算总脂酶(总脂酶=LPL+HL)含量;ELISA法测定肝脏组织中卵磷脂脂酰基转移酶(LCAT)、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比较各组差异。
   (2)内皮因子影响实验前述分离血清为待测样品。ELISA法测定前列腺素(PGI2)和血栓烷A2(TXA2)及内皮素-1(ET-1)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内源性一氧化氮(NO)含量,比较各组差异。
   (3)载脂蛋白实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载脂蛋白A、B(ApoAI、ApoB),计算两者比值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4)粪胆汁酸实验粪便烘干萃取后,循环酶法检测其中的胆汁酸含量,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5)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实验以新鲜猪胆汁为反应体系,向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胆固醇,除空白管外,其他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大豆肽溶液,每个剂量设置10个平行样,一定反应条件后测定游离胆固醇含量,以加入系统的胆固醇量减去沉淀中游离胆固醇量,计算胆固醇微胶粒含量。抑制率(%)=(1-含大豆肽试管中胆固醇微胶粒的含量/空白试管中胆固醇微胶粒的含量)*100%
   3.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均以((x)±s)进行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时,若方差齐时,采用SNK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法);若方差不齐时,采用Games-Howell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
   1.血脂代谢影响实验结果
   (1)血脂代谢实验结果在实验期内,高脂模型组大鼠经高脂饲料饲养后,血清TC浓度是正常对照组的1.77倍,TG为1.58倍。经t检验分析,高脂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大鼠TC、TG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0.01)。实验期末,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TC、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HDL-C含量升高但不具有显著性(P>0.05)。
   (2)摄食量及粪便排出量影响实验结果各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活动正常,体重稳定增加。高脂模型组大鼠摄食量减少,但不具有显著性(P>0.05),各组之间粪便排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体重及其脏器重量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重稳定增加,从第2周末开始,中、高剂量组及正常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实验期末,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肝、心、肾重量增加明显(P<0.05,P<0.01),高剂量组大鼠肝/体系数、肾/体系数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2.大豆肽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实验结果
   (1)实验期末,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LPL、HL、总脂酶、LCAT、内皮源性NO、PGI2、ApoAI、粪胆汁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高剂量组ApoAI/ApoB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高剂量组ox-LDL、ET-1、TXA2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组之间ApoB无明显差异(P>0.05)。
   (2)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大豆肽混悬液时,可以看到各管均可抑制胆固醇微胶粒形成,但各管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饲喂大鼠高脂饲料40天后,可诱导大鼠高脂模型成功。
   2.饲料含量为4.050%和12.150%的大豆肽混悬液均可明显降低大鼠TC、TG,并一定程度的升高大鼠HDL-C浓度,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判定标准,大豆肽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3.大豆肽抗AS机制可能为:
   (1)增强血液中的脂酶及ApoAI含量,降低ApoB含量,提高体内尤其是肝脏对脂蛋白的转运、转化,从源头抑制脂粒的过量沉积。
   (2)减少ox-LDL产生,从而减少泡沫细胞形成,降低血小板粘附、聚集及血栓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
   (3)增加PGI2、内皮源性NO,减少TXA2及ET-1,抑制其对内皮细胞的损伤,维持血管正常的生理功能,防止AS斑块的产生。
   (4)增加粪胆汁酸的排泄,加速体内脂蛋白的转化、清除,降低血脂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