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内活化血小板表达CD40L及其对内皮细胞表达炎性因子的影响
【6h】

体内活化血小板表达CD40L及其对内皮细胞表达炎性因子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较健康人血小板表面CD40L的水平变化。
  2.通过细胞共培养实验研究体内活化血小板CD40L的表达对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及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
  3.明确CD40L-CD40配体-受体轴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1.取20例AMI患者(AMI组)外周血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根据AhnadiCE等的方法制备洗涤血小板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血小板CD62P和CD40L的表达。
  2.细胞共培养实验,分离AMI患者血小板作为体内活化血小板及健康人血小板作为静息血小板分别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分为以下5个实验组:①LPS诱导组:LPS(20μg/mL)与HUVECs共同孵育;②体内活化血小板诱导组:AMI组洗涤血小板悬液与HUVECs共同孵育;③特异性CD40L单抗诱导组:CD40L单抗(20μg/mL)与AMI组洗涤血小板悬液室温下作用30min后再与HUVECs共同孵育;④静息血小板诱导组:正常对照组洗涤血小板悬液与HUVECs共同孵育;⑤未刺激组。各组细胞在37℃、5%CO2条件下静止孵育6h。
  3.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分别检测以上5个实验组中HUVECs表达膜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E-selectin)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
  结果:
  1.伴随CD62P表达水平的升高AMI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CD40L分子表达也明显升高,即AMI组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54.47±9.43)%vs(23.23±6.85)%,P<0.01],同时AMI组血小板CD40L阳性表达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22.92±5.41)%vs(5.30±3.46)%,P<0.01];AMI组、正常对照组CD40L与CD62P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59,P<0.01)。
  2.LPS诱导组、体内活化血小板诱导组与未刺激组比较,能显著促进HUVECs表达ICAM-1、E-selectin和IL-8(P均<0.01),而静息血小板诱导组与未刺激组比较对HUVECs表达炎性因子无显著性影响(P>0.05);应用特异性CD40L单抗后,体内活化血小板对HUVECs的炎性诱导作用受到显著抑制(P<0.01)。
  3.血小板表面CD40L的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的测值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分析表明:CD40L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与共培养内皮细胞表达炎性因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703,P<0.01)。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同时可高表达炎性介质CD40L,体外分离这一活化状态的血小板可通过CD40L-CD40配体-受体轴诱导共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ICAM-1、E-selectin和炎性细胞趋化因子IL-8。这种CD40L-CD40配体-受体轴介导的血小板-内皮反应可能是加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破裂的机制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