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儒典与《圣经》比较研究
【6h】

先秦儒典与《圣经》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先秦儒典

第一节 先秦儒家经典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先秦儒家经典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论语》《孟子》《荀子》简述

一、《论语》

二、《孟子》

三、《荀子》

第二章 基督教《圣经》

第一节 《圣经》名称及与犹太教经典关系

第二节 《圣经》的主题

第三节 《圣经》的著者和记录目的

第四节 《圣经》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正经化过程

第五节 《圣经》的结构及简短内容

第三章 先秦儒典与《圣经》思想比较

第一节 先秦儒典中的天与《圣经》中的上帝

第二节 先秦儒典的本性论与《圣经》的人论

第三节 儒典的仁义和《圣经》的爱

第四节 先秦儒家的伦理与《圣经》的伦理

第四章 先秦儒典与《圣经》表达艺术比较

第一节 先秦儒典与《圣经》的表达方式

一、先秦儒典的问答与议论

二、《圣经》的文学性

三、《圣经》的对话与启示

四、先秦儒家经典和《圣经》表达形式比较分析

第二节 先秦儒典与《圣经》的用“比”

第三节 先秦儒典与《圣经》中的格言与叙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基督教伦理与儒教伦理有共同之处,但是两者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创造出的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曾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基督教福音也是对人类世界影响深远的福音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经典,作为中国精神文化遗产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迄今其思想与吸引力在全球上越来越扩展。基督教《圣经》信仰上和道德上也有极大的影响力,也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这两种经典是各有各的特征,又有很相似的地方。儒家经典不是宗教经典,主要观点是道德和政治哲学,并有些宗教性质。《圣经》是宗教经典,主要观点是对唯一神耶和华信仰和弥赛亚来救赎人类,又含有道德哲学。同时,它们又都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在现代,先秦儒家经典实际上对中国的法律与教育哲学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圣经》则是在基督教文化圈的国家的统治理念与教育及哲学等方面有极广泛的影响。本文是以先秦儒家经典的文学和哲学思想特征为中心,与基督教《圣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共性和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及其价值,理解两者文化,从而有助于增进对东西文化的互相理解及尊重。
  论文的考察不仅是文学、哲学、道德伦理方面,还会关注经典具有特性的宗教观点。儒家经典虽然不是宗教书,但是具有宗教的特性,基本上有各种祭祀礼仪,尤其是孔子很认真行礼仪。《圣经》本身是宗教书不用说多,但是如没有神学的观点上的理解,不能明白《圣经》本来的意思。所以,对于儒家经典与《圣经》,本文将立足于其各自所在的立场,尽量维持其客观性来进行比较。
  先秦儒典极其丰富,本论文是以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论语》《孟子》《荀子》为中心文本,与基督教的《圣经》进行比较研究,在这里使用的《圣经》书是正统新教的正经,而其他神学的资料也是采取正统新教的观点。
  论文结构主体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章先秦儒经经典部分,第二章基督教《圣经》部分,第三章先秦儒家经典与《圣经》思想比较部分,第四章先秦儒家经典与《圣经》表达艺术比较部分,以及最后的结论部分。
  第一章先秦儒经经典部分中,主要论述了先秦儒家经典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形成的历史过程。除此之外,简单介绍了《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经典代表作。这部分主要是借助对先秦儒家经典研究比较深入细致的著作,如夏传才《论语趣读》等著作的整理,梳理了儒家经典成书过程和流传过程。《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经典代表作大多数都是先秦圣贤死后,由其弟子和后学整理、记录和编辑而得以流传。其中《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论行事而成;《孟子》一书是孟子本人和弟子一起参与完成,并又经过后世弟子不断发展流传;《荀子》中的文章大多为荀子本人所著,也有弟子、后学对荀子言论行事的记录。《论语》成书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现在传授的《论语》是《张侯论》版本。《孟子》编撰的确切时间尚不明确。对于《荀子》,西汉刘向校的《孙卿书》是《荀子》成书的底本。
  第二章基督教《圣经》部分中,主要集中介绍了《圣经》这一基督教经典著作。具体说来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圣经》名称与犹太教经典之间的关系,《圣经》的主体,《圣经》的作者以及其记录的目的等主要内容,同时也分析了《圣经》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正经化过程,以及《圣经》本身的篇幅结构。《圣经》书大多分为《旧约》和《新约》两个部分,但是如果缺少其一,《圣经》的主题就没有完成,所以《新旧约》两部是不可分离的,其合本才是完整的一书。
  第三章先秦儒家经典与《圣经》思想比较部分中,主要在思想层面比较了儒家经典和《圣经》,指出了他们的几点相似与不同。具体说来,主要对比了儒家经典中提到的天与《圣经》中的上帝,儒家经典中的本性论与《圣经》的人论,儒家经典中的仁义与《圣经》中的爱和伦理等内容。
  比较发现,儒家经典之中的上天的思想与《圣经》中对上帝至高至善的神迹存在概念十分相似。儒家经典的本性论主张人类的恶行导致了国家、社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持续不断的付出努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为了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是人性论出现的原因之一。《圣经》的人论中指出人类起源于上帝的创造,人类脱离上帝以后,人类有着罪性出生,这就是人性恶的原因导致人类的罪行的不断发生,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上帝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为恢复人类善的本性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罪恶问题,儒家经典和《圣经》两大经典都为解决上述罪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孟子主张人类善的本性是可以培养的,荀子则认为一定要通过教育和预防的方法可以遏制和约束人类的罪恶行径。《圣经》认为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可以赎罪和悔改,人类应该回到上帝的身边,遵从上帝的话语来活。《圣经》要求人圣洁地生活。
  在仁义和爱、伦理问题上,儒家经典和《圣经》也有相同与相异之处。儒家经典中所描述的仁义表现为忠于统治者的政策执行上所要求的仁义。而《圣经》中提及的爱是上帝对人类的爱,上帝通过对人类无私的爱来拯救人类,是人类悔改,最终实现人类对上帝的爱,同时上帝通过这种人类对自己的崇拜和爱来引导和命令人类要相互友爱。儒家经典中提及的仁义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而《圣经》中的爱与伦理具有个人行为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宗教色彩。
  从伦理方面来看,儒家经典中为了建立政治秩序而强调了伦理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的强调主要以绝对的善和对上天和神的敬畏心为基础。《圣经》中所强调的伦理则以上帝给以色列人的十戒为中心形成的律法为基础,提出了伦理法度。
  第四章先秦儒家经典与《圣经》表达艺术比较部分中,主要对比了儒家经典和《圣经》在表达艺术方面的异同。总体而言,这部分的比较主要通过孔子和耶稣的对话形式及特征、孟子的辩论法、使徒保罗的辩论等内容展开了比较,两者在经典的引用、格言、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在表达方式上,先秦儒家经典主要通过问答和议论的形式铺陈开来,而《圣经》主要是通过历史、法典等多领域来实现神学的统一性。具体来说先秦儒家经典问答形式的表达居多,《论语》中这样的表达特征最为明显,具有对现实的批判性、思想家自身思考等特征,对现状不满,不断发展完善,重视礼法也是先秦儒家经典表达的一大特征。《孟子》语言较诙谐,通过辩论等方式强调仁义的重要性,另外为了使对方没有反驳的余地,是胜负性很强的反驳。《荀子》的长篇议论很多,使用大量比喻和例子,通过详细说明来论证的特征比较明显。另外,比较孔子艺术表达的部分,孔子作为一个典型的人物,是道德礼法的典范,并且是孜孜不倦,不断学习的榜样。先秦儒家经典之中,关于辩论的部分,孟子主要从政治的观点出发,大量使用了比较浅显易懂,幽默的辩论。
  《新约圣经》部分中,使徒在说教的时候,他们的话也有辩论性质。特别是原来是犹太人保罗见到复活的耶稣之后,为了证明自己谋害过的耶稣就是救世主的事实的时候使用了辩论的艺术表达。《论语》和《圣经》当中出现的名言成为了流传于世间的格言。特别是《圣经》中,上帝通过历史的叙述,传达了上帝对人类所要传达的意思。
  在结论部分,主要通过上述全文的分析得出了儒家经典和《圣经》两大经典的异同,并加以总结和整理。通过儒家经典和《圣经》两者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儒家经典认为人类社会的问题本质上是罪恶的问题,同时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渠道是从政治的观点出发,通过仁义和礼法的实践来解决。通过圣人的道来界定伦理的标准。而《圣经》主张要充分相信上帝的指示,有悔改之心,回归上帝身边,重走义的道路。同时通过选择以色列人,并向他们传达上帝的指示,以指示的十戒和律法为信仰和伦理的标准,同时让他们向全人类传达上帝的爱。
  总体而言,儒家以及儒家经典以追求善,良心为基础,表达了对至高至善的人格神——上天的无限敬畏。而《圣经》则是强调上帝是世界与人类的本源,信仰上帝是当然的事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