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
【6h】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青年女性乳房形状的测量与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研究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al ectasia,MDE)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探讨MDE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异同之处。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及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住院患者共450人(90.9%),术后病理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住院患者共33人(6.7%),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合并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住院患者共12人(2.4%)。MDE组患者中女性444例(98.7%),男性6例(1.3%)。MDE患者年龄集中于25-36岁这一年龄段,主要为生育期的女性(469例,96.3%),大多已生育(407例,90.4%)。32例患者患病前曾有乳腺外伤史;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平均值为25.16,高于正常范围(18.5-24)。首诊症状以肿块为主,常见的伴随症状依次为乳房疼痛、皮肤发红、脓肿形成、皮肤瘘管形成、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发热、皮肤粘连。MDE组患者共251例(55.8%)存在乳头内陷。MDE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RL、ESR、IgG、IgG1、IgG4均高于正常值,淋巴细胞计数、C3低于正常值。术前251例患者曾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仅119例患者症状缓解。术前诊断MDE组28例患者诊断为乳腺癌,19例诊断为纤维腺瘤,18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37例未给予明确诊断。患者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有34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135例行乳腺腺叶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265例行乳房皮下腺体大部切除术或皮下腺体切除术,16例行单侧乳房切除术。与GLM组及合并组相比,MDE组患者伴随皮肤破溃的发生率较GLM组及合并组更低,其余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MDE常见于育龄期已育女性。内分泌紊乱、细菌感染、乳房外伤史、肥胖、免疫因素均与其发病相关。患者常因触及乳房肿块而就诊,肿块多位于较大乳管分布处,即乳晕区域。虽然MDE是一组良性疾病,但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次手术后仍易复发,脓肿反复破溃形成窦道、瘘管或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MDE常伴腋下淋巴结肿大,且肿块期MDE患者乳腺查体及乳腺超声表现与乳腺癌相似,因此,无病理学诊断的前提下切忌直接行乳房切除术。MDE与GLM病理学是鉴别MDE和GLM的标准,GLM与MDE相比更易出现破溃。手术是MDE的首选治疗方式,具体手术范围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术后对乳房形态的影响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第二部分青年女性乳房形状的测量与分析
  研究目的:
  分析健康青年女性志愿者身高、体重、月经史、身体围度及乳房形态的相关测量,探究乳房类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收集相关数据,为乳腺手术与乳房整形及重建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方法:
  对341例健康青年女性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身高、体重、穿戴内衣习惯、月经史、身体围度等一般情况,并对乳房形态进行测量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健康志愿者女性341例,根据其形状不同分为扁平组、圆盘组、半球组、圆锥组、下斜组、下垂组6组,圆锥形乳房比例最高,占比为32%;其次为圆盘组,占比为26.1%。体重、BMI、腰围、臀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腹壁皮褶厚度、胸乳距、锁乳距、乳胸距、胸骨正中距、乳头间宽、乳房基地横径、乳房内侧半径、乳房外侧半径、乳头至下皱襞体表距离、乳房高度、乳晕直径、上方、下方、内侧、外侧的乳晕缘的脂肪厚度、腺体厚度、腺体边缘在六组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平均值均为扁平组<圆盘组<半球组<圆锥组<下斜组<下垂组。
  结论:
  乳房形态与体重、BMI、腰围、臀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腹壁皮褶厚度明显相关,说明乳腺腺体与脂肪分布决定乳房大小与形态。乳房线性测量及腺体脂肪厚度不同提示,我们了解并明确不同病人乳房形态与脂肪腺体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获得更好的乳房手术与整形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