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联翻译法”的应用——以《最慢的是活着》汉译日为例
【6h】

“关联翻译法”的应用——以《最慢的是活着》汉译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译 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文本选择的动机与目的

1.2 文本的来源及写作特点

1.2.1 小说中同一人物称呼的变化及翻译要领

1.2.2 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及翻译要领

第二章 所用翻译理论——“关联翻译法”

2.1 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

2.1.1 词语翻译——紧贴原则、对等原则

2.1.2 语句翻译——重组原则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关联翻译法”与词语翻译

3.1.1 方言翻译——紧贴原则

3.1.2 文化阐释——对等原则

3.2 “关联翻译法”与语句翻译——重组原则

第四章 翻译经验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原文

附录2:译文

展开▼

摘要

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每届“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获奖作品更是不可多得。文学作品是传递文化的桥梁之一,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思想特点等等,我国日语专业的学生有时也通过阅读大量的日本作品才了解到真实的日本。笔者抱着“希望能将中国优秀的作品传递出去”的想法,选取了一篇反映当代中国文学文化概况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最慢的是活着》,并尝试运用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进行汉译日翻译。
  “关联翻译法”结合了以原作者为中心的“语义翻译”与以读者为中心的“交际翻译”,消除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区分,是纽马克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笔者在翻译《最慢的是活着》这部中文小说时,词语方面采用了逐词对译的“紧贴”原则,尽可能还原原文词意,而当译词生硬难懂影响阅读时则采用“对等”原则,保证读者能够顺利阅读;语句方面采用“重组”原则使译文更接近原文的表达特点,并将重组后的译文进行修饰,使其更容易令读者接受,从而最终完善整篇译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