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论语》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
【6h】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论语》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Questions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Lunyu and its English Versions

2.2 Previous Studies o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Lunyu

2.3 Studies on Luny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Appraisal Theory

3.1 Brief Introduction of Appraisal Theory

3.2 Sub-systems of Appraisal

3.3 Summary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Shu Er and Its Two English Versions Based on Appraisal Theory

4.1 Analysis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 in Shu Er

4.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construction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4.3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Research Findings

5.2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参考文献

致谢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对教育、政治和伦理道德等思想的态度,具有丰富的人际意义。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学经典,《论语》对中国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自16世纪末就不断有学者将其翻译成其他语言,同时也不断有学者从各个方面对《论语》的翻译进行研究。但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角度进行研究的不多。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表达各种态度的语言资源。评价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即态度、介入和级差。本文主要采用评价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态度系统,对《论语》“述而篇”及亚瑟·韦利和刘殿爵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研究发现:原文中态度资源丰富,其中以判断资源最多,其次为情感资源和鉴赏资源。积极性的态度居多,体现出积极向上、乐观的儒家思想。韦利和刘殿爵基本实现了对原文态度意义的重建。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在评价标度的选择上,两译本均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较低的评价标度,也就是存在态度意义减弱的倾向。若译文忠于原文,那么译文中评价意义的表达也应与原文一致。从评价意义的映射和保值上看,刘殿爵做的较好。
  本文从评价理论角度出发,验证了该理论在译本对比研究方面的可行性,进一步发现了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和翻译批评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本研究通过比较探究如何更好的重构人际意义,以期为《论语》及其它中国典籍及其翻译研究以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