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
【6h】

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

代理获取

摘要

教育是面对不同男女性别的教育。因性施教,促进不同性别儿童获得道德、智力、身体、审美能力的和谐发展,是衡量教育成效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准。在道德发展上,男女儿童亦表现出不同的面向与差异。学校道德教育理应根据不同性别儿童的道德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对策,方能取得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品德成长的效果,达至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论世界,传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与观念侧重于、立基于男性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重点,较少或忽视女性儿童道德发展的特质,使得道德教育理论事实上窄化为男性中心主义的理论;在教育生活世界,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活动或举措,事实上也较少考虑儿童的性别差异,而是采取无差别对待、无性别考量的教育对策。这种失却性别差异维度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不仅使女性儿童受到不公平对待,即使对男性儿童而言,也有失公允,其教育实效必然令人生疑。
  本文以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为论题,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梳理并反思相关研究文献及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对儿童道德发展性别差异的表现、原因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观照与实践反思,并就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根据不同性别儿童道德差异所应采取的对策作了尝试性建构。
  本文除引论、余论外,主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首先,围绕主题,考察并分析了个体道德发展性别差异的经典理论,重点对以吉利根为代表的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了阐述;其次,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男女两性儿童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及其表现作了讨论,重点从男女两性儿童在社会心理、道德思维方式、道德取向、道德发展方式诸方面的差异作了推究;第三,从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生理差异诸方面,对影响个体道德发展性别差异的原因予以探析;第四,对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根据男女儿童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所采取的对策作了初步的建构。本文认为,男女儿童在道德发展方面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校教育理应“因性而异”地采取不同的道德教育对策;尽管男女儿童在道德发展上存在差异,但不能夸大这种差异,而是应正视、尊重这种差异,并在差异性理解中找寻共同的价值追求,以促进两性儿童道德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