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槐杞黄颗粒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6h】

槐杞黄颗粒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临床及免疫功能特点,并探讨中药槐杞黄颗粒对IM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可能作用。 方法: 选取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儿科,确诊为IM的患儿,作为IM组;选取同期来我院门诊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做为正常对照组。治疗、观察及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外周血象、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肝功能、淋巴细胞亚群、EBV-DNA定量及转归等。IM组治疗退热后复查EB-DNA,将未转阴者,按照家长意愿及依从性口服或不口服槐杞黄颗粒,分为槐杞黄颗粒治疗组和常规观察对照组,治疗3周后检测两组淋巴细胞亚群、EBV-DNA载量、观察副作用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软件。 结果: (1)、明确诊断为IM的患儿,共85例,其中资料完整的病例77例,男41例,女36例,男∶女=1.14∶1,年龄1~12岁,中位数4.8岁,与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表现症状以发热(96.20%)、咳嗽(18.18%)、皮疹(11.69%)等为主;体征以:咽峡炎扁桃体炎(95.76%)、淋巴结肿大(83.90%)、及双眼眼睑浮肿(19.48%)多见;(3)、IM患儿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p<0.001);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占87.27%,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者占68.19%;EBV-DNA阳性者75例占97.40%;IM患儿入院时查CRP者,升高者39例,占50.45%;查血清铁蛋白者51例,偏高者5例,占10.1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占29.87%,多为轻中度升高。(4)、IM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比正常对照组儿童有明显改变,表现为CD3+T、CD8+T、CD3+HLA-DR活化T、CD3-CD19+HLA-DR+活化B明显升高,CD4+T、CD4+/CD8+T比值、CD4+CD25+调节T、CD19+B、CD3-CD56+/CD16+NK细胞明显降低,皆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或P<0.05)。(5)、IM患儿经治疗症状消失但EBV-DNA未转阴者有效病例54例入槐杞黄治疗观察对照,槐杞黄颗粒治疗组和常规观察对照组淋巴细胞细胞亚群皆趋向恢复,槐杞黄颗粒治疗3周后,CD3+T、CD8+T、CD3+HLA-DR活化T较前减低,P<0.01,CD4+T、CD4+T/CD8+T比值较前上升,P<0.01,CD4+CD25+调节T、CD3-CD56+/CD16+NK较前升高,p<0.05,CD19+B细胞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槐杞黄颗粒组治疗3周后与常规观察组比较,CD4+T、CD4+/CD8+及CD8+T的变化值较常规观察组变化值大(P<0.05,P<0.05,P<0.01);而两组CD3+T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槐杞黄颗粒组治疗3周后,与常规观察组3周后EBV-DNA转阴率分别为17/32例(53.12%)和9/22例(40.91%),槐杞黄治疗组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7)32例IM患儿服用槐杞黄颗粒治疗3周除偶见轻度腹泻,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存在明显异常,淋巴细胞明显活化,主要为CD8+T明显升高及活化,而CD4+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CD19+B细胞虽然降低,但其中CD19+H LA-DR+B活化B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细胞免疫和B细胞体液免疫皆参与了对EBV感染的免疫反应,以T细胞免疫为主。 2、槐杞黄颗粒可以促进IM患儿免疫功能的恢复,使CD4+T上升、CD8+T细胞下降,CD4+/CD8+T比值上升,可能有利于EBV的清除。 3、槐杞黄颗粒安全性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