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华裔的身份危机与身份建构——伍慧明《骨》的后殖民解读
【6h】

美国华裔的身份危机与身份建构——伍慧明《骨》的后殖民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Fae Myenne Ng

1.2 Introduction to Bone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on Fae Myenne Ng’s Bone

2.1 Previous Research on Bone Abroad

2.2 Previous Research on Bone at Home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3.1 Edward Said and ‘‘the Other’’

3.2 Homi Bhabha and “the Third Space”

Chapter 4 The Other’s Identity Crisis in Bone

4.1 The First-generation Immigrants as the Other

4.1.1 The “Always-failed” Father

4.1.2 The Silent Mother

4.2 The Second-generation Chinese Americans

4.2.1 The Suicide Daughter

4.2.2 The Mimic Daughter

Chapter 5 Ident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Third Space

5.1 Leila’s Third Space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5.2 Leila’s Third Space of Languages

5.3 Leila’s Third Space of Cultures

Chapter 6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伍慧明是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后起之秀,为当代美国文学,特别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伍慧明在1996年被格兰塔出版社评选为“百名美国年轻作家”之一。2009年,她还被授予“国家艺术贡献”奖,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她的作品也曾获得多个奖项:第一本小说《骨》(1993)具有伍慧明其他作品无法超越的巧妙构思及深刻主题,一经问世就备受关注,不仅获得了福克纳小说奖的提名,还被收录到“手推车奖文选”中。第二本小说《向我来》获得全美图书大奖。
   迄今,中外评论家对伍慧明作品《骨》的研究集中于:主题、叙事策略、语言风格、骨的意象、人物形象及美国华裔作品的对比研究等。在众多研究中,虽有学者从后殖民角度解读《骨》,但是她的论文并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后殖民理论。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至少在中国,还没有任何学者使用具体的后殖民理论对该小说进行详尽而深入的后殖民解读。因此,该论文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它将运用萨义德的“他者”和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来解析《骨》中华裔美国人所遭遇的文化身份危机及他们对文化身份的构建。
   本论文介绍了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轨迹,伍慧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以及《骨》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梗概。除了回顾国内外学者对《骨》的研究外,还概述了该论文所使用的后殖民理论—赛义德的“他者”以及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论文基于“他者”、“第三空间”等后殖民理论对《骨》中“文化身份危机及文化身份构建”这一主题进行解析。首先,讨论了华裔美国人作为“他者”在美国所遭受的身份危机。其次,挖掘了华裔美国人通过“第三空间”构建文化身份的策略。
   结论部分指出,伍慧明用独特的叙事艺术结合丰富的人生经历将美国华裔移民在双重文化环境中追寻文化认同、确定文化属性的艰辛及不懈努力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她的作品反映了美国华裔在后殖民社会中所遭遇的困境及身份危机。另外,伍慧明也为华裔美国人构建文化身份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强调谨记“过去”和“中国根”的重要性。对伍慧明的作品进行解析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她的文学创作技巧,更有助于理解当代美国华裔作家的整体创作思路和文学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