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金时期魏蜀正闰观研究
【6h】

宋、金时期魏蜀正闰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 选题意义

2 研究现状

3 创新之处

4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北宋“帝魏寇蜀”观

第一节 北宋的曹魏正统之争

第二节 北宋学者遵循的《三国志》“帝魏"思想

第三节 从对魏蜀君主的评论看北宋的“帝魏寇蜀”观

第二章 南宋的“帝蜀寇魏”观

第一节 南宋的蜀正统之论争

第二节 对陈寿《三国志》“帝魏”的批判

第三节 “以蜀为正”的改修三国历史之书

第四节 从对魏蜀君主的评论看南宋的“帝蜀寇魏”思想

第三章 金代的“帝蜀寇魏”观

第一节 金代的“帝蜀寇魏”之论

第二节 从金代咏史诗中看金朝的“帝蜀寇魏”观念

第四章 宋、金时期魏蜀正闰观变化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共分四章,前三章依次对北宋、南宋、金朝的魏蜀正闰观进行了全面梳理,第四章则从民族关系新格局下正统观发生变化的角度对之作了阐释。
  北宋时期,学者们以“功业”为标准进魏为正统,“帝魏”观点占主流,所以《三国志》中的尊曹表现受到关注,对魏蜀君主的评论呈现“褒曹贬刘”倾向。这是北宋所面临的与辽、夏鼎足而立的天下大势所决定的。北宋在与辽争夺幽云十六州的斗争和与西夏的几次斗争中,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始终没有完全放弃一统中国的理念,北宋学者主张以“功业”作为判别正统的标准。《春秋》学在北宋有很大发展,《春秋》学的尊王、大一统观念对“功业”正统标准影响很深。反映在“魏蜀正伪”问题上,北宋学者就以“功业”强大的曹魏为正统。
  南宋时期,朱熹、张栻、周密等学者以“道德”与“名分”标准进蜀为正统,否认魏的正统性,所以《三国志》成为学者们非议和批评的对象,并改修《三国志》,尊蜀为正统。对魏蜀君主的评论基本是“褒刘贬曹”。南宋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南北对峙,偏安东南一隅,这与当年偏处于西南的蜀国相似。在功业无望的情况下,南宋转而以“名分”和“道德”作为判别正统的主要标准,认为刘备是汉之宗室,且仁德皆备,颇得民心,当为正统。南宋时期理学兴起,强调道德纲常秩序,所以把篡逆的曹魏政权列为“僭伪”。
  与南宋对峙的金朝,同样以“道德”正统标准进蜀为正统。对于金朝而言,少数民族政权的性质使得它必须回避传统以“血统”为标准的正统观,才有利于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所以金朝就利用儒学文化消融这种“夷夏”观念,随着儒学在金朝的全面贯彻,“道德”逐步成为正统的判断标准,所以,金代后期的学者才与南宋学者一道,进以“道德”标榜的蜀汉为正统。
  经过南宋和金的提倡,受封建社会后期理学重“名分”思想的影响,又由于“帝蜀寇魏”寄托着封建时代人们对于“明君”、“仁政”的追求向往,此后这一观点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而大行其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