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米兰·昆德拉小说中流亡者形象分析
【6h】

米兰·昆德拉小说中流亡者形象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流亡者形象内涵及产生原因

(一)流亡者形象的内涵

1.阐释存在境遇和思索的流亡者

2.流亡者的定义

3.独特的流亡

(二)流亡者形象产生的原因

1.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

2.小说化的哲学思想

二、流亡者的生存境遇

(一)流亡者的选择

1.坠落的坚守

2.宁静的远离

(二)回归的不可能

三、流亡者体现的“小说精神”

(一)小说的复杂性

(二)小说的延续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法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文坛上为人瞩目的焦点之一,他传奇般的生活经历、充满哲理性的小说创作以及独特的小说艺术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其作品8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为广大读者和评论者所推崇,形成了独特的“昆德拉热”。 昆德拉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流亡者形象,如《笑忘录》中的塔米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托马斯与特蕾莎,《不朽》里的阿涅丝,《无知》里的伊莱娜和约瑟夫等等。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小说中的“流亡者”并非只停留在现实意义上,即因某种原因而不得已离开祖国与故乡;流亡还包含着更深的精神上的内涵,即逃离现有的生活以及自我,与眼前的世界的疏离,通过背叛而寻求自我存在的道路,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流亡。昆德拉通过在其小说中不断出现的、带有主题性色彩的流亡者形象,将自己对于人类存在境遇的思索以及对小说的意义与价值的观点表现出来,使作品在艺术与哲学的双重层面上得以统一。 流亡者有着不同的流亡选择:坠落着坚守和宁静的远离。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流亡者都无法获得永远的宁静,只能在无尽的流亡中幻想在这世界上并不存在的田园牧歌。流亡者的命运是回归的不可能。放弃赋予自己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流亡,无疑是对自己流亡的完全否定,是对曾经生活的否定,然而只有放弃才能获得回归。因此,流亡者为了坚守自己向往的牧歌,只有继续流亡的命运。昆德拉通过流亡者形象开启了异彩纷呈的存在之门。流亡者承担起了小说探索存在的道路,昆德拉在其作品中建构起的主题性的流亡者形象,使我们看到了流亡者各自开启的可能性道路,在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继承中,以流亡照亮了被遗忘的、拥有无穷可能的生活世界,使自己探索和发现存在的小说理念从流亡者的经历中展现出来。

著录项

  • 作者

    闫旭东;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晓华;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565.074;
  •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法国小说; 创作主题; 流亡者形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