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国人对蒙古自治运动及蒙古社会状况的认识
【6h】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国人对蒙古自治运动及蒙古社会状况的认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基本史料来源

(四)重点和创新之处

(五)需要说明的概念

一 国人对蒙古自治运动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一)对蒙古自治运动起因的分析

1.政治原因

2.经济原因

3.外部原因

4.个人原因

(二)对政府解决自治运动和处理蒙古问题的建议

1.对自治运动的态度

2.对政府解决自治运动和处理蒙古问题的建议

(三)对民族自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认识

二、国人对蒙古社会状况的认识

(一)生产方式

(二)传统教育

(三)喇嘛教

(四)日常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1933年7月德王等人在百灵庙发起蒙古自治运动,引起了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人对内蒙古地区、蒙古民族的关注空前高涨。一方面随着自治运动的进程,国内各大媒体持续跟进发布大量实时新闻,报道事件的进展和结果;另一方面在日本侵略中国、开始向内蒙古西部渗透扩张的大背景下,国内舆论围绕自治运动的起因、民族自治问题、对蒙政策、边疆安全、蒙古民族的生存状况等重大问题开展讨论,并向内地民众进行介绍和宣传。其间,各大报社发表了大量的社论、评论文章,一些学者、知识分子也著书立说。他们站在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揭露日本的侵略阴谋,反映民众的呼声,反思政府的政策,向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向民众介绍蒙古社会的状况。当然,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和当时形势的影响,有的观点存在偏见和错误。这些文章和著作的观点,基本上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国人对蒙古自治运动和蒙古社会状况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于政府制定正确的决策,帮助国民了解蒙古社会状况,唤醒国民的边疆安全意识,甚至对于促进正在凝聚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