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手术体积描计指数在腹腔镜手术中镇痛深度监测的应用
【6h】

手术体积描计指数在腹腔镜手术中镇痛深度监测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3 方法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不同时间点组间与组内数值差异

3.3 C组中不同时间点的SPI与血流动力学和熵指数的相关性

3.4 C组中MAP、HR、SPI、RE-SE对插管、切皮的判断效能

3.5 两组间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情况的比较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体积描计指数用于镇痛深度的监测与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全麻手术中,不适宜的麻醉深度会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患者术后恢复。临床上麻醉状态下对镇静深度的监测有多种方法,而传统监测通常将血压、心率和体动反应等作为镇痛深度的监测指标,其特异性较低。目前临床上研究将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用来监测全麻手术中镇痛深度。本试验拟通过SPI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相关性研究以及SPI数值变化与术前不同镇痛水平的差异性研究,进一步评价SPI在临床麻醉镇痛深度监测中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06月~2016年10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监测、熵指数反应熵(RE)与状态熵(SE)以及SPI指数监测。R组患者,在切皮5分钟前,用10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对插入气腹针的3个切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浸润到表皮、皮下、筋膜、肌肉和腹膜前间隙。C组患者,不做浸润处理。
  结果:1、两组患者在切皮前的时间点SPI、MAP、HR、RE及SE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气腹针插入、气腹建立后、气腹5min各时点,R组SPI、MAP、HR及RE明显低于C组(P<0.05)。拔管即刻,R组SPI明显低于C组(P<0.05)。在气腹10min、15min、20min及气腹撤出时,两组SPI、MAP、HR、RE及SE无显著差异(P>0.05)。R组术中瑞芬太尼总消耗量显著小于C组(P<0.05)。术后1小时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0NV)的例数、止痛药的用量R组少于C组。2、C组中,术中SPI与MAP、H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失去意识和气腹针撤出时SPI显著下降(P<0.05);气管插管、切皮、气腹针插入、气腹过程和拔管即刻,SPI显著上升(P<0.05)。术中发生镇痛不足时,SPI显著升高;增加瑞芬太尼用量,SPI显著降低。3、在两组中,SPI数值接近50,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结论:1、SPI可以有效监测腹腔镜胆囊手术中镇痛深度,指导瑞芬太尼用量;2、腹腔镜手术切皮前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可以有效减少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及阿片类药物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