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原型和原型概念的发展沿革
【6h】

试论原型和原型概念的发展沿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Ⅰ INTRODUCTION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A. The definitions of archetype in history

B. The development of archetype

1. The archetypal concept prior to Carl Jung

2. The archetypal concept in and after Carl Jung

CHAPTER Ⅲ THE STUDY OF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ARCHETYPE

A. The philosophical origin of archetype

1. Plato and Aristotle's eidos

2. Kant's theory of intellectus archetypus

3. Arthur Schopenhauer's theory of metaphysics

4. Leibniz's theory of innate idea

B. The anthropological origin of archetype

1. Frazer's The Golden Bough

2. Levy-Bruhl's the Primitive Mentality

C. The analytic-psychological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rchetype

1. Historic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Jungian archetype

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ungian archetype

3.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Jungian archetype

4. The limitation of the Jungian archetype

D. The literar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rchetype

1. Historic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Frye's archetype

2.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North Frye's archetype

3. Frye's new perspective towards literary criticism

4. The limitation of Frye's archetype

CHAPTER Ⅳ CONCLUSION

WORKS CITED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原型批评是20世纪非常富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流派。原型批评自20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产生以来,无论对文学理论本体研究还是对文学批评实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学术界在原型批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原型来源、原型概念、原型定义、原型发展及原型特征的界定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梳理与辨析。本文通过对哲学、文化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学四个不同学科领域的探索与研究,重新认识原型概念,追溯原型之源,了解其历史沿革,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文学的文化批评理论的建构。 本论文的出发点是从重新梳理原型概念、阐释和理解“原型”入手,试图对这一基本概念和范畴做出更为科学解释,借以匡正以往认识的不足。本论文指出,理解“原型”,必须从以柏拉图等为代表的哲学领域、以弗雷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领域、以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领域和以弗莱为代表的文学批评领域入手,打破一切批评的界限,寻找“原型”的哲学、文化人类学、分析心理学和文学意义上的综合价值和共同特性。除此之外,本论文还挖掘了“原型”的两项基本特征,即无限共时性和恒久历时性。在纵向的历时性层面,“原型”可以一直追溯到世界本原、人性本原和艺术本原;从横向的共时性层面来说,“原型”可以跨越所有认识领域、学科范畴、批评流派,达成最广泛的交融互渗和对话沟通。本论文追溯了原型的起源,原型不同发展阶段,从历史的、纵向的角度澄清了抽象、含混的原型概念,体现了原型概念的历时性;此外,本论文还探讨了原型与哲学、原型与宗教学、原型与心理分析学以及原型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从横向跨度上阐释了原型理论,体现了原型概念的共时性。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为该论文的显著特点,为阐释、梳理原型及原型概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正因如此,“原型”成为神学家所强调的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柏拉图等哲学家所强调的世界本原,荣格所强调的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弗莱所强调的一切文学现象的最初程式。“原型”也由此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因,成为建构原型批评的基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