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CT-CST对中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启示
【6h】

ICT-CST对中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UNESCO的ICT-CST

(二)关于“教师能力”相关概念界定

(三)关于“教师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教师能力相关理论

(二)教师评价理论

(三)教师效能理论

第三章 知识创新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解析

一、知识创新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的来源

(一)UNESCO颁布ICT-CST的背景

(二)ICT-CST的构成

二、选择知识创新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的原因分析

三、知识创新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分析

(一)关于框架的总体分析

(二)关于框架的一级指标分析

(三)关于框架的二级指标分析

第四章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一)收集资料的方法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五章 质化研究--访谈及访谈内容分析

一、访谈过程及访谈提纲

二、访谈中收集到的两个学校的教师评价指标

(一)“专职教师量化考核表”

(二)“教师考核评价表”

三、对访谈中的教师评价指标进行编码统计分析

(一)对被试提及的框架中的指标进行频次统计分析

(二)对被试提及的非框架中的指标进行频次统计分析

第六章 量化分析

一、研究工具

二、研究结果

(一)抽取题项的因素载荷值

(二)未被抽取的题项

三、因素内涵分析

(一)维度1:政策

(二)维度2:课程和评估

(三)维度3:信息和通讯技术

(四)维度4:教师专业发展

第七章 结论

一、回答研究问题一

二、回答研究问题二

三、其它研究发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二、外文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类

三、网址

四、其它类

致谢

附 录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访谈记录

附录3:问卷调查

附录4: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步入了ICT(信息和通讯技术)时代,新时代赋予教育新的责任与使命。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一个学校能不能办好,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ICT时代教育对教师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多变的教育环境,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信息和通讯技术教师能力标准”,此标准包括技术扫盲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知识深化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知识创新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各个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生产力状况借鉴合适的教师能力标准,以提高以信息和通讯为主的教师能力。
   本研究以“教育技术能力”、“教师评价指标”、“信息和通讯技术”、“知识创新途径”为核心概念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梳理与分析;对“教师能力相关理论”、“教师评价理论”、“教师效能理论”进行了综述。在质化研究方面,对18个被试进行访谈,从中总结出与知识创新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维度相符合的指标,为本研究的实证研究部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本研究的量化研究部分,在辽宁省教师行政学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对中国辽宁省地区的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科研人员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658份,删除无效问卷后,有效样本共1478份,有效率是89.14%,有效问卷共涉及辽宁省13个市。最后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SPSS11.5因素载荷统计分析,最终分析出既受被试高度关注且在中国又具有可行性的指标。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具有可行性,且可以被中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借鉴的共11个指标(知识创新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中共16个指标)。最后本文从四个方面为构建中国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重视教师在教育政策改革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和评估;加强教师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教学;关注教师职业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