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塾师教学技能研究——以唐彪《家塾教学法》为例
【6h】

清代塾师教学技能研究——以唐彪《家塾教学法》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清代塾师教学技能发展概述

一、清前期塾师教学技能发展的演变

二、清代塾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特点

三、清代唐彪《家塾教学法》

第二章 清代塾师教学技能的表现形式

一、塾师语言技能——吟诵教学法

二、塾师读书指导技能——朱子读书法

三、塾师书写技能——“口传手授”

四、塾师教法技能——教亦多术

五、塾师算法技能——珠算

第三章 清代塾师教学技能的价值

一、历史教育价值

二、艺术教育价值

三、思想教育价值

四、科学教育价值

第四章 清代塾师教学技能的传承、创新与启示

一、塾师教学技能的传承

二、塾师教学技能的创新

三、塾师教学技能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读新书晓得做事,读老书晓得做人”,由此可见在以前基础教育中塾师教学的重要性。塾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技巧对于我们而言,有着太多需要研究和学习的地方,本论文仅此从比较浅显的层面加以论述,以求能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一丝指导,使得小学生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也真正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和深厚,以获得人格上的提升和胸襟的豁达。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技能中能够称之为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一定历史的,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并且也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因此,只有那些历史悠久的教学技能才能被称作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大国,创建了很多丰富多彩的遗产,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我们要跨越时空,传承活态的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让教学技能发扬光大。
  就塾师教学技能研究的发展趋势而言,尽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笔者有理由认为,这一研究将会朝着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方向发展,对有关教学技能的专题研究也将会成为主流。而对塾师教学技能和经验的分析、总结也将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最终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找到一条与现实相互结合的有力途径,使得这一方法加以全国推广化,为处于基础教育的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章,清代塾师教学技能发展概述。主要介绍了清前期塾师教学技能发展的演变以及清代著名塾师唐彪的《家塾教学法》。第二章,清代塾师教学技能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塾师语言技能、读书指导技能、书写技能、教法技能、算法技能。第三章,清代塾师教学技能的价值。从历史教育、艺术教育、思想教育、科学教育四方面对清代塾师教学技能的价值进行分析。第四章,清代塾师教学技能的传承、创新与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张婷;

  •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学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雷;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40-092.49;
  • 关键词

    清代时期; 私塾教师; 教学技能; 家塾教学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