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德国KPK物理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探究
【6h】

德国KPK物理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资料法

0.3.2 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德国KPK物理课程的概述

1.1 关于KPK物理课程的开发历程

1.2 德国KPK物理课程的指导思想

1.2.1 抛开历史负担,实现物理课程精简化

1.2.2 实现物理课程的现代化

第二章 德国KPK物理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

2.1 教学大纲

2.1.1 教学目标

2.1.2 教学计划

2.1.3 课时安排

2.2 KPK物理课程的章节结构和主题结构

2.3 KPK中学物理教材的课程结构

2.3.1 物理学的结构

2.3.2 新的概念结构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4 KPK中学物理教材的课程特色

2.4.1 实物模型

2.4.2 概念替代

2.4.3 重构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

2.4.4 章节结构特点

2.4.5 自成一体的SI单位结构

第三章 与中国人教版中学物理教材结构的比较

3.1 教材的体系和结构比较

3.1.1 整体结构的比较

3.1.2 单元结构的比较

3.1.3 知识内容安排比较

3.2 学生活动和习题的比较

3.3 教材的版面设计比较

3.3.1 栏目设置的比较

3.3.2 插图的比较

3.4 KPK教材对我国教材编写及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 KPK教材的思想方法

4.1 大量运用知识的类比和迁移

4.1.1 形式特征的类比

4.1.2 结构特征上的类比

4.2 统一物理教学法

第五章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KPK教材

5.1 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

5.2 改变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

5.2.1 改革教材内容,改进教材方式,促进迁移

5.2.2 重视类比分析,促进知识内化

第六章 对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的评价

6.1 学生对物理学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 in physics)

6.2 物理学的声望(popularity of physics)

6.3 学生对电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6.4 物理课堂教学的元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物理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及发展,但“现代”的物理教科书和19世纪初编写的教科书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新旧知识不能理想的结合,使物理课程整体结构的改组越来越难。而德国KPK教材以实物型量为中心概念,用实物型量的流来构建整个课程结构。它让我们从新的视角看到了物理概念体系和全新的思维结构,对传统物理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究了德国KPK教材的课程体系与结构。深入探讨了KPK教材的指导思想、知识结构、课程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与我国初中物理教材进行了比较以及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意在KPK教材的物理思想和课程文化能被我国所吸收和消化,实现物理教材的现代化、精简化、综合化,从而对我国物理课程改革提供参考,起到启示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