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法律学术文本英译实践报告——以《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研究》英译为例
【6h】

汉语法律学术文本英译实践报告——以《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研究》英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引言

二.任务介绍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背景

1.宏观背景

2.生态环境保护法制背景

三.任务过程

(一)译前准备阶段

1.人员安排情况

2.参考资料选取

3.翻译工具使用

(二)译中过程阶段

1.分析法律学术文本词汇特点

2.分析法律学术文本句式特点

(三)译后审校阶段

1.初次审校

2.二次审校

3.三次审校

四.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翻译问题

1.词汇专业性

2.句式复杂性

(二)词汇翻译策略

1.词类转换方法

2.正式词语翻译

3.情态动词翻译

(三)句式翻译策略

1.并列句翻译

2.被动句翻译

3.长句翻译

(四)实践总结

1.译前准备重要性

2.对译者自身素质的要求

3.翻译策略总结

4.实践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密切,法律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的关注焦点更多地集中在法律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作为一个国家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运作发展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交流的日益密切对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亦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各所高校顺应时代要求及时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来培养翻译方面人才。值得称赞的是,关于翻译批评与欣赏、翻译理论与技巧、典籍英译和传媒翻译等传统翻译实践的应用型作品不断涌现,但关于法律学术文本相关的译作却不是很多。
  现如今世界上的法律条款多如牛毛,翻译的版本也有很多种,但是很多译文存在着误译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准确地传达出原文本精神,反有可能产生误导,甚至与作者原意背道而驰。另外,很多对法律学术文本的研究没有确定唯一准确的翻译标准,一篇文章中前后出现了多种翻译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篇论文以《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研究——兼论重庆市生态法制建设》为例,分别归纳了汉语和英语法律学术文本中的词汇特征和句式特征;其次,明确了法律学术文本的翻译原则;最后,总结出了清晰明确的法律学术文本翻译策略,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也正在此。
  本次汉译实践报告主要以汉译英翻译过程中的任务描述、案例分析以及翻译策略总结为主线,翻译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研究——兼论重庆市生态法制建设》一书,分析法律语言的专业特征,阐述翻译策略。通过查阅大量的法律学术文本相关材料,笔者探索了怎样将法律学术文本汉译得更加通顺达意,以期作为以后相关翻译实践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