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遗忘线索在无意和有意记忆定向遗忘中的作用
【6h】

遗忘线索在无意和有意记忆定向遗忘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定向遗忘概念及研究范式

1.3 定向遗忘效应的理论解释

1.4 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中被试采用的记忆策略

1.5 定向遗忘的抑制机制研究

1.6 定向遗忘有效性的研究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方案

2.3 研究意义

2.4 本研究创新之处

3 研究一 项目法定向遗忘中保持性复述与记忆、遗忘过程神经活动异同的研究

3.1 实验1 遗忘线索与保持性线索诱发ERPs差异的实验研究

3.2 实验2 记忆线索与保持性线索诱发ERPs差异的实验研究

4 研究二 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中遗忘线索作用机制的研究

4.1 实验3 定向遗忘与非定向遗忘、无意遗忘遗忘效应比较的实验研究

4.2 实验4 定向遗忘与无意遗忘神经活动比较的实验研究

5 研究三 停止信号定向遗忘范式中遗忘线索作用机制的研究

5.1 实验5 停止信号定向遗忘范式中遗忘线索作用的实验研究

5.2 实验6停止信号定向遗忘中有意与无意遗忘遗忘效应比较的实验研究

5.3 实验7 停止信号定向遗忘范式中有意遗忘抑制机制的ERP研究

6 综合讨论

6.1 保持性复述与记忆、遗忘过程神经活动的异同

6.2 遗忘线索对无意记忆学习材料有意遗忘的影响

6.3 遗忘线索对精细编码加工的抑制作用

6.4 总结论

6.5 本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启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定向遗忘是由遗忘指令(线索)导致的学习材料的记忆受损现象,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在实验中,通常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有意遗忘的认知机制。在该范式中,每个学习项目后呈现要求记忆或遗忘的线索,学习阶段结束后对所有项目进行记忆测试。研究发现要求遗忘(TBF)的项目比要求记忆(TBR)的项目表现出更差的记忆成绩,即为定向遗忘效应。选择性复述理论和抑制理论是解释定向遗忘效应的两种理论。前者强调定向遗忘效应是由学习材料的不同编码方式造成的,后者强调主动的抑制机制对编码加工的消极影响。在线索呈现前,学习材料通过保持性复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如果呈现记忆线索则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的编码;如果呈现遗忘线索,不管抑制机制是否起作用,保持性复述加工活动减弱或停止。 以往研究只关注记忆和遗忘线索诱发神经活动的异同,而忽略了词语呈现后保持性复述的神经活动。通过考察保持性复述过程与遗忘或记忆过程的异同,可进一步考察线索在定向遗忘中的作用。虽然大量研究发现有意遗忘存在主动的抑制或压抑过程。但TBF信息是否因为抑制机制而真正被遗忘,定向遗忘是否比记忆痕迹的自然消退更有效,即定向遗忘是否促进了遗忘效应目前仍不清楚。已有研究对比了定向遗忘(有遗忘线索)和非定向遗忘(无遗忘线索)的遗忘效果,发现遗忘线索的呈现没有促进遗忘效应。但非定向遗忘条件可能包含有意遗忘的成分,不能充分说明定向遗忘是否能够促进TBF项目的遗忘效果。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中,由于被试采用“等且看”的策略,线索呈现前学习材料并未得到明确的记忆指令(即无意记忆)。因此,前人研究实质上考察的是遗忘线索对无意记忆学习材料的定向遗忘效果。遗忘线索能否促进有意记忆材料的定向遗忘仍不清楚。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三项研究。研究一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保持性线索与遗忘、记忆线索诱发的脑电的差异,以探究保持性复述与遗忘或记忆过程神经机制的异同。研究二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基础上,增加一个有效的无意遗忘条件,进一步考察对无意记忆学习材料的定向遗忘与无意遗忘的遗忘效应大小。研究三采用停止信号定向遗忘范式,考察对有意记忆学习材料的定向遗忘与无意遗忘的遗忘效应大小。 研究一旨在探究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中保持性复述的认知神经机制。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中,在词语呈现后、记忆/遗忘线索呈现前,呈现一个保持性线索。词语是否需要记忆取决于保持性线索后呈现的记忆/遗忘线索。实验1的结果发现:遗忘线索比保持性线索诱发了更负的N2/P3成分,可能表明遗忘线索诱发了主动的认知控制过程(N2增强),导致更少的认知资源分配(P3减弱)。实验2的结果发现:保持性线索比记忆线索诱发了更负的N2/P3成分,可能表明保持性复述线索比记忆线索诱发了更强的认知控制过程,导致更少的注意资源分配。研究一结果可能表明注意控制过程在项目法定向遗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保持性线索比遗忘线索诱发了更弱的LPC活动,可能表明遗忘线索呈现后,TBF信息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工。 研究二旨在探究遗忘线索能否促进无意记忆材料的遗忘效果。本研究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中,增加一个更加有效的无线索条件(NC),作为无意遗忘条件。与前人研究不同,在本研究中的无线索条件中,词语后的空屏时间等于记忆/遗忘条件下“词语—线索”的时间间隔,避免被试通过空屏时间长短判断词语是否需要记忆,从而排除无线索条件中的有意遗忘成分。实验3采用被试间设计,比较定向遗忘、非定向遗忘、无意遗忘的遗忘效应大小。结果发现:非定向遗忘组的被试比其他两组被试(定向遗忘组和无意遗忘组)表现出更低的TBF词语再认成绩;定向遗忘组和无意遗忘组的TBF词语的再认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遗忘线索并未促进遗忘效应。实验4采用被试内设计,考察定向遗忘(TBF)和无意遗忘(NC)神经活动的异同。行为结果发现:TBF词语与NC词语没有显著的再认成绩差异;TBF词语比NC词语表现出更短的再认反应时。脑电结果发现,正确辨认出的TBF词语(TBF-R)诱发了额区的新旧效应,正确辨认出的NC词语(NC-R)没有表现出新旧效应;TBF-R词语比NC-R词语诱发了更正的LPC成分。这些结果表明,TBF词语比NC词语具有更深的记忆痕迹,在学习阶段得到了更好的编码。研究二的结果表明,在项目法定向遗忘中,遗忘线索并未提高无意记忆材料的遗忘效果,甚至促进了对TBF项目的编码加工。 研究三旨在探索遗忘线索能否促进有意记忆(精细编码)材料的遗忘效果。实验5采用停止信号定向遗忘范式,考察学习材料的精细编码过程是否因为遗忘线索的呈现而削弱或停止。结果发现TBF词语比TBR词语表现出更差的再认成绩。实验6、7改进了停止信号定向遗忘范式,使记忆条件下词语后的空屏时间等于遗忘条件下“词语—线索”的时间间隔。通过比较TBR和TBF词语在测试阶段的再认成绩及其诱发的脑电异同,考察遗忘线索对词语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TBF词语比TBR词语表现出更差的再认成绩。脑电分析结果发现:TBR-R词语诱发了额区FN400新旧效应和顶区LPC新旧效应;而TBF-R词语诱发了反向的新旧效应。这些结果表明,TBR词语比TBF词语有更深的记忆痕迹,TBR词语在学习阶段得到了更好的编码加工。本研究结果表明,遗忘线索对TBF项目的记忆效果产生了消极作用,遗忘线索诱发了对TBF项目的抑制机制。 综上所述,对TBF项目的有意遗忘效果受到学习材料的不同记忆策略的影响。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中,遗忘线索起到停止复述的作用。相比于保持性线索,遗忘线索诱发了被试更强的注意控制能力,削弱了注意资源的分配,进一步支持了注意抑制理论。然而,注意抑制并未促进TBF信息的遗忘效果。当可用的认知资源较充足时,遗忘线索不能有效停止TBF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当采用有意记忆的学习策略(停止信号法)时,遗忘线索不仅阻止了学习材料进一步的精细编码加工,而且促进了学习材料的遗忘效果,对精细编码的TBF信息的记忆表征产生了抑制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高贺明;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心理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奇;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心理学;汽车工程;
  • 关键词

    定向遗忘; 线索; 记忆;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9:0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