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品安全理念与事故责任预防研究
【6h】

产品安全理念与事故责任预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安全责任问题的发展

1.2.1 事后责任

1.2.2 事前责任

1.2.3 我国的安全责任问题

1.3 国内外产品安全理念与事故责任预防问题研究现状

1.3.1 产品安全理念

1.3.2 企业的事故责任预防

1.3.3 政府的安全规制

1.3.4 工业事故责任预防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事故预防与责任理论基础

2.1 事故预防相关理论

2.1.1 系统安全理论

2.1.2 本质安全

2.1.3 纵深防御与防护层

2.1.4 新的系统理论事故模型

2.2 事故责任基本理论

2.2.1 管理者责任

2.2.2 企业的社会责任

2.2.3 设计者责任

2.2.4 政府责任

2.3 小结

第3章 产品安全理念

3.1 产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3.1.1 产品的定义

3.1.2 产品安全的定义

3.2 产品责任法

3.2.1 概念和作用

3.2.2 产品责任法的起源及发展

3.3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3.3.1 契约责任

3.3.2 过错责任

3.3.3 担保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

3.3.4 严格责任

3.3.5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发展

3.4 产品缺陷

3.4.1 产品缺陷的定义

3.4.2 产品缺陷的分类及其归责原则

3.4.3 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

3.4.4 我国产品缺陷认定标准

3.5 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

3.5.1 使用者的失误

3.5.2 自然耗损

3.5.3 明显的危险

3.5.4 技术水平

3.5.5 我国产品责任抗辩事由存在问题及建议

3.6 产品责任赔偿

3.6.1 产品责任赔偿主体的对比分析

3.6.2 赔偿范围的对比分析

3.7 产品责任赔偿与工伤保险

3.7.1 工伤保险制度

3.7.2 产品责任赔偿与工伤保险的竞合

3.8 小结

第4章 企业的事故责任预防

4.1 企业产品责任预防框架

4.2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4.2.1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4.2.2 产品安全控制点

4.3 企业的产品责任预防

4.3.1 产品流通前的责任预防

4.3.2 产品流通后的责任预防

4.4 企业的工业事故责任预防

4.4.1 工业事故责任预防主体

4.4.2 工业事故责任预防策略

4.5 设计者的安全责任

4.5.1 设计者的安全责任问题

4.5.2 提高设计者责任意识的途径

4.6 小结

第5章 政府的安全规制

5.1 政府规制

5.1.1 政府规制的分类

5.1.2 社会性规制的理论逻辑

5.1.3 社会性规制的方式

5.2 产品安全标准

5.2.1 安全要求的类型

5.2.2 标准的指令性与性能化

5.2.3 性能化标准的结构形式与约束

5.2.4 我国产品安全标准的现状与问题

5.3 产品责任预防制度

5.3.1 国外产品责任预防制度

5.3.2 我国产品责任预防制度

5.3.3 完善我国产品安全政府规制的建议

5.4 工业事故责任预防规制

5.4.1 我国工业事故责任预防规制现状

5.4.2 工业事故责任预防规制建议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工业事故频发,产品安全问题凸现,生产安全和产品安全不仅影响生产与生活,而且往往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从产品安全理念出发,进一步研究事故责任预防问题,对于寻找问题存在的症结,并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事故责任理念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明确了事故责任正从事后责任向事前责任转移,即产品安全责任由使用者责任、制造商责任向包含设计者、政府等的责任在内的广泛地转移,而工业事故的责任也从工人个人责任向雇主责任、企业责任、政府责任转移,事故责任预防需从企业、政府等多层次进行。
  通过对国内外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抗辩事由、产品责任赔偿等问题的对比分析,指出我国虽建立了严格责任原则,但在法律制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保护产品使用者,不利于产品安全的实现。为此,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应确立以缺陷为核心,针对不同缺陷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改变以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等强制性标准为主的缺陷判定模式,引入风险-效益分析方法;产品责任抗辩应增加国家规定事项,增加产品缺陷事故赔偿数额和范围,增强法律的威慑作用。产品责任相关法律和产品责任现状表明,我国还没有树立产品安全理念,加强产品安全理念的研究、宣传、教育是当务之急。
  提出了广义产品的概念。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生产条件可被视为广义的产品。根据产品安全的理念,工业安全也必须通过提高广义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来实现,即本质安全。相应地,工业安全领域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的竞合应为补偿模式,增强对第三方侵权的约束。
  根据安全工作要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特别是注重系统开发、研制等早期阶段安全工作的系统安全原则,构建了事故责任预防框架,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责任预防策略,特别是建立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价和认证制度是企业事故预防的关键。
  产品安全和本质安全要求使设计者责任凸现。根据产品责任预防的理念,设计者履行其安全责任时涉及技术和伦理两方面问题。为此,应该加强设计者的安全伦理、安全技术教育和法律约束。
  企业自我约束的不足要求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责任。为应对风险,从社会性规制角度出发,我国应该建立基于目标的层次化的安全标准体系,发展性能化标准,尽快完善认证制度和召回制度;完善工业安全规制,广泛开展本质安全评价工作,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约束。
  产品安全理念在国外已存在多年,本质安全也已经成为工业发达国家主流的安全理念。在我国,产品安全问题虽已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但是需要加强产品安全理念的宣传教育,增强事故预防责任意识,提高产品安全和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