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获得性长QT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6h】

获得性长QT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患者筛选流程及研究方法

结果

1.入选及排除患者的一般情况

2.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c延长患病率

3.QTc延长组与正常组临床背景资料比较

4.QTe延长组与正常组心电图指标比较

5.QTc延长的预测因素分析

6.心率变异性与QTc相关性

讨论

1.EHTN-LVH对QTc的影响

2.EHTN-LVH患者发生QTc延长的影响因素

3.本研究临床意义

4.本研究局限性

5.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获得性长QT综合征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及目的:
  心源性猝死约占心源性死亡的5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QT间期延长是心源性猝死及全因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左心室肥厚患者常常合并QT间期延长。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可引起左心室肥厚的心血管疾病,但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间期延长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QT间期延长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患者被纳入到本研究中。所有被纳入的研究对象均符合以Sokolow-Lyon Voltage,Cornell Voltage或CornellProduct为诊断标准定义的左心室肥厚。在全院MUSE系统中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心电图,临床资料在电子病历记录系统中获得。排除标准为:(1)心电图中存在影响QT间期测量及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计算的情况,如房颤/房扑、房速、频发室性早博/房性早搏、QRS时限大于120ms(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起搏心律、室内差异性传导等)、心率大于100次/分等;(2)由心脏瓣膜病、继发性高血压、心肌病等导致的左心室肥厚患者;(3) QTc延长继发于任何其他已知的疾病或情况,如低钾、低钙、卒中、慢性肾脏病、应用可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等。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心率、PR间期、QRS时限、QRS波电压值、Bazett's公式校正的QTc、是否合并ST-T改变等心电图指标;若研究对象有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结果,则记录其SDNN、SDANN、rMSSD、PNN50、LF、HF评估其心率变异性。所有统计分析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
  结果:
  1.共有572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78例(66%),年龄中位数63(54,72)岁。QTc延长可见于25.5%(146例)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其中明显延长(≥500ms)的占1.6%(9/572),中度延长(470-499ms)的占7.0%(40/572),轻度延长(450-469ms)的占16.9%(97/572)。女性QTc延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尤其是在QTc明显延长组。
  2.与QTc正常组相比,QTc延长组Cornell Product值更高[2193(1549,2820)vs1974(1321,2654)mm*ms,P=0.008]、心率更快[72(65,80) vs66(59,74)次/分,P=0.00],且ST-T改变患者所占比例更高(40% vs26%,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心率、ST-T改变均是QTc延长的独立预测因素。
  3.在194例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患者中,有77例(40%)合并QTc延长,与正常组相比,QTc延长组SDNN、rMSSD、PNN50、HF降低,LF升高,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QTc延长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
  结论:
  1.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中,QTc延长的发生率高,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
  2.QTc延长组QRS波电压更高,提示左室质量增加导致的心肌复极异常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c延长的重要原因。
  3.QTc延长组心率快,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QTc延长组交感神经系统亢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