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信息化问题研究
【6h】

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信息化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界定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

1.1.2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农村信息化问题的提出

1.1.3农村信息化问题根源于“三农”问题

1.1.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研究内容与结构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2农村信息化的内涵与问题的维度

2.1几个概念

2.1.1信息与信息化

2.1.2农村信息化

2.2农村信息化是农村信息成为生产、生活要素的过程

2.2.1农村信息的分类

2.2.2农村信息要素化的过程

2.3农村信息化是信息传播科技和工具在农村普及应用的过程

2.3.1农村信息科技和信息工具分析

2.3.2信息传播科技和工具是农村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2.4发展传播学关于农村信息化过程的认识

2.4.1加速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4.2加速乡村生活的现代化

2.4.3加速乡村居民的现代化

3阻碍农村信息化的特殊因素

3.1“他者”

3.1.1“他者”概述

3.1.2农村信息化问题中的“他者”

3.1.3走出“他者”的困境

3.2农村信息化的动力与阻力

3.2.1政府的动力和阻力

3.2.2农民的动力和阻力

3.3大众传媒对“三农”的偏视

3.3.1偏视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3.3.2忽视:常见大众传媒涉农信息份额微不足道

3.3.3审视:涉农新闻的基本姿态

3.4.4大众传媒的偏视对农村信息化的影响

4解决农村信息化问题的传播学思考

4.1农村信息化问题的社会与经济分析

4.2农村“意见领袖”及其传播学意义

4.2.1高级农民培训班的启示

4.2.2“意见领袖”与普通农民传播媒介接触差异

4.2.3“意见领袖”的传播学意义

4.3“漫灌”模式

4.3.1“漫灌”模式图

4.3.2“漫灌”模式的传播学结构

4.4“滴灌”模式

4.4.1“滴灌”模式图

4.4.2“漫灌”模式的传播学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村信息化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的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农村信息化的现状与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当前城市信息化水平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的量度下,形成了农村信息化问题。之所以将一个多维度的论题定义为一个问题,遵循的是将问题分析透彻,则解决方法自然显现的思路。信息传播的发展源于生产的社会化、生活范围扩大化的需要,农村信息化问题则根源于“三农”问题,其含义是农村还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及信息技术来促进整个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包括农村信息成为生产、生活要素的过程、信息科技和信息工具在农村普及的过程、加速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农民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体话语权缺失和“他者”代言不当的困境,存在着由于制度结构和社会文化产生的信息化动力不足现象,存在着大众传媒的偏视造成的干扰情况。 农村目前整体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水平状况决定了农村信息化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对普通农民和农村意见领袖媒介接触行为的差异分析,发现农村内部、农民之间的信息工具和信息量占有之间的贫富差距,是当前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在农民致富问题上,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已有丰富的经验,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借鉴这一经验,一方面以市场为主向农民企业家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领导者等农村意见领袖提供信息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滴灌”,发挥他们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的二次传播作用,在“漫灌”得以实现之前,扩大灌溉面;同时,以公共投入为主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教育培训、公益信息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所有乡村民众进行“漫灌”,逐步提高农村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滴灌”和“漫灌”相结合的双重信息化模式,最终解决农村信息化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