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校外教育建筑空间特征研究——以大连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为例
【6h】

校外教育建筑空间特征研究——以大连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背景

1.1.2 国外背景与现状

1.2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我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历史概况

1.4.2 国内的研究概述

1.4.3 国外研究概述

1.5 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阐述

1.7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对象现状实态调查

2.1 关于使用主体的特征

2.1.1 主体特征

2.1.2 使用主体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2 关于校外活动场所

2.2.1 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性质

2.2.2 活动场所的管理体系

2.2.3 活动场所的种类形式

2.2.4 校内与校外教育的关系

2.3 实地调研概况

2.3.1 调研范围

2.3.2 调研工作计划表

2.4 调研案例概况

2.5 小结

3 场所特征与建筑空间组织

3.1 校外活动场所的规模构成

3.1.1 活动场所的规模

3.1.2 活动场所构成面积比例

3.1.1 服务对象及开放时间

3.2 校外场所活动项目构成及空间现状

3.3 主要活动项目空间特征简析

3.3.1 科技活动部分

3.3.2 艺术部分

3.3.3 文化部分

3.3.4 体育部分

3.3.5 对外拓展部分

3.4 公共交通空间

3.4.1 门厅空间

3.4.2 走廊空间

3.4.3 节点空间

3.5 教学方法与室内空间布局

3.6 场所空间构成及布局关系

3.6.1 场所空间构成组织关系

3.6.2 场所空间组合布局模式

3.7 小结

4 影响场所空间特征的因素及设计原则

4.1 场地环境因素与场所空间关系

4.1.1 城市区位关系

4.1.2 道路关系

4.2 影响场所与空间特征要素构成

4.2.1 空间形状

4.2.2 空间的尺度

4.2.3 界面

4.2.4 色彩

4.2.5 光线

4.3 空间设计原则

4.3.1 以人为本原则

4.3.2 文化性原则

4.3.3 关注生态和可持续化发展的原则

4.3.4 环境整体及功能复合性原则

4.4 小结

5 场所主体行为与空间领域

5.1 主体行为与空间关系特征

5.1.1 主体对空间的认知

5.1.2 主体与空间关系

5.2 实地观察调研

5.2.1 调研概况

5.2.2 调查结果

5.2.3 主体行为类型

5.3 案例XG1门厅空间行为与空间领域特征

5.3.1 门厅空间与行为领域

5.3.2 门厅空间环境要素与主体选择关系

5.3.3 结论

5.4 其它空间行为模式与空间领域特征

5.4.1 走廊空间与行为领域

5.4.2 节点空间与行为领域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表信息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部分调研案例平面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由起初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开放式教育转变。校外活动场所作为社会教育的必要机构是开展素质教育主要平台,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同时国家出台了的相关政策和条文,支持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全国掀起了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高潮。我们似乎看到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明天。但是,着眼于当下大部分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无论是数量上,规模上还是环境建设上都难以满足全国2亿多青少年校外活动的需求。
  目前国内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场所研究相对较少,多数是场所运营及管理、政策方面。研究缺乏普适性与实践性,且缺少对青少年心理、场所环境等方面的关注,造成了场所建设与时代发展趋势脱节的现象。
  本文即是以此为突破口,以校外教育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校外活动场所的建筑空间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大连市区内校外活动场所的实地调研及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分析,挖掘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优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行为学、儿童心理学等科学知识总结出青少年校外场所的类型、管理模式、空间构成、空间布局形式、空间设计原则、空间特征以及主体行为与空间领域的关系。积极构建一套多层次、多角度、完整的校外活动场所建筑空间特征理论。初步探寻适合我国新型教育模式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建筑的设计理论,借以探索未来校外活动场所设计的理想模式。
  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点,希望能对未来关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研究和建设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对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