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容闳教育救国思想及实践研究
【6h】

容闳教育救国思想及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容闳是近代中国名留史册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他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接受西方完全之教育,并获得学士、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他以自身的独特经历为蓝本,投身于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开创了近代中国教育救国的先河。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论述容闳的教育救国思想及实践过程。 容闳的教育救国思想及实践经历了萌芽、发展、转折、升华的发展过程。他的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受到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19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发展,在此基础上宗教势力向外持续渗透,教会学校开始进入中国并冲击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容闳接受了在当时相对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反观19世纪的中国,政治统治封建腐朽、教育发展缓慢落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美两国形成了天壤之别的对比和现实冲击。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传教士鲍留云成为容闳的启蒙者,鲍留云的教育理念、基督教的精神都深刻地影响了容闳的精神世界。容闳在完全接受西方现代高等教育之后,立志回到中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容闳教育救国思想内容丰富,并付诸了艰难的实践。他与同时期的封建士大夫不同,其教育救国的目的不是挽救清王朝,而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并建设现代化的新中国。他始终秉持爱国主义思想,坚持资本主义教育理念,倡导女子应平等接受教育,并倡导和组织留学教育,建立新式教育模式,创办实业学校,开展技术教育。容闳教育救国思想有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一是传递了文明开化的新风尚;二是推进了各种新式实用人才的培养;三是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四是加强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比如:他不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解决途径,想单纯依靠教育实现救国;他在教育救国实践中偏重西学相对淡化中学;没有跳出资产阶级教育理念框架等等。尽管如此,容闳教育救国思想对现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启示,即: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明辨中西方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