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
【6h】

我国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1.1.2 通识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析

1.2.1 关于通识教育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学习结果与课程体验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2 课程体验与学习结果的理论分析

2.1 课程体验调查的理论介绍

2.1.1 课程体验调查的来源

2.1.2 调查问卷指标的历史发展

2.1.3 课程体验调查的特点

2.2 学习结果的分类和测量

2.2.1 学习结果的分类

2.2.2 学习结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概念的界定

3.1.1 通识教育课程

3.1.2 课程体验

3.1.3 学习结果

3.2 研究理论框架

3.2.1 建立研究模型

3.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 研究设计

3.3.1 问卷的设计

3.3.2 样本描述性统计

3.3.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4 本章小结

4 通识教育课程体验及其学习结果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4.1 通识教育课程体验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4.1.1 通识教育课程体验量表的信度分析

4.1.2 通识教育课程体验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4.2 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结果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4.2.1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4.2.2 通识教育课程三维核心目标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4.3 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结果与课程体验的关系研究

4.3.1 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结果与课程体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学习结果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4.3.3 通识教育课程课程体验与学习结果的相关分析

4.4 通识教育课程体验与学习结果的回归分析

4.4.1 研究假设验证结果

4.4.2 主要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强化通识教育课程体验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5.1 营造充分注重表达和自由互动的通识教育教学环境

5.1.1 明晰通识教育地位,强化通识教育意识

5.1.2 从通识教育课程体验着手改善通识课程的学习结果

5.1.3 构建对通识课程学习结果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方式

5.2 科学建设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打造高品质的通识教育课程体验

5.2.1 引进高层次的师资授课,开展高水平的教学活动

5.2.2 深化教师职称评定模式,提高投入教学的积极性

5.2.3 建立健全通识教育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5.3 形成科学的通识课程学习方式,强化通识课程的学习结果

5.3.1 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3.2 调整学习方式方法,深化学习结果和实践成果

5.3.3 鼓励学生的学习参与,加强学习的投入程度

5.4 本章小结

参 考 文 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A 调查问卷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然而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里注重专业教育,院校致力于培养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实现对全面综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通识教育正是作为消除专业教育显露的知识窄小精细的弊端而得到发展的。通识教育的快速推广,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其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具有关键性作用。本论文针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体验满意度的如何,对国内外文献案例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从学生立场出发,研究其对通识教育课程的体验,评估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课水平和授课质量,探索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方略。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文献以及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发现当前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体验的满意度偏低,存在着对教学水平低下、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晰、负担重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对通识教育课程体验概况的综合分析,探索通识教育课程体验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影响,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验证通识教育课程体验与学习结果之间呈正向显著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1、营造充分注重表达和自由互动的通识教育教学环境,准确定位通识教育的课程地位,提高对通识教育的认知水平;2、科学建设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打造高品质的通识教育课程体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活动;深化教师职称评定模式,提高对通识教学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建立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3、形成科学的通识课程学习方式,强化通识课程的学习结果,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在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过程用运用的方式方法,深化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结果和实践成果;鼓励学生的学习参与,加强对通识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全面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更新以及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结果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