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同传实践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技巧探究
【6h】

基于同传实践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技巧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Basis

2.1 Introduction of Interpretive Theory and Deverbalization

2.1.1 The Triangular Model of Interpretive Theory

2.1.2 Deverbalization—the Core of Interpretive Theory

2.2 The Feasibility of Deverbalization in SI

2.2.1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2.2.2 ThePerformance o fDeverbalization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ies of the Research

3.1 Research Subjects

3.2 Research Material

3.3 Research Procedure

Chapter Four Case Studies about the Interpreting Skills through Deverbalization

4.1 Restructuring

4.1.1 Waiting

4.1.2 Anticipation

4.2 Explanation

4.2.1 Simplification

4.2.2 Addition

4.3 Innovation

4.3.2 Conversion

4.3.1 Paraphrasing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Appendix:

展开▼

摘要

在同声传译中,译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理解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并以几乎与发言人同步的速度将源语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对译员的能力要求非常之高。英语和汉语存在巨大差异,在同声传译中如果拘泥于源语结构,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以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释义理论,认为口译的目的是消除人们在交流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传递意义和情感,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本身。该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分为三个步骤:理解、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及表达。
  本文应用课堂训练为例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口译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实例论证,旨在探索“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策略在同传中的应用。从某大学挑选了四个MTI二年的学生进行测试,并对其表现进行观察比较,所用材料也来自于课堂,以此来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战略进行讨论。本文会对这四位同学的不同译本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实例的研究,笔者认为基于“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口译模式比传统模式效率更高。通过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译员们将语句重组,归化以及创造性表达等技巧运用于同声传译时间中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语句重组与等待、预测的技巧不可分割,解释法要求运用到简化和增译的技巧,而创造性表达包括了转换和意译的技巧。由于译员需要决定原文中具体信息的删减或保留,笔者认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口译是一种非常有利于交流的机制。以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为视角的技巧总结可以帮助译员解决同传实践中遇到的困到,并为以后的同传训练与实践提供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