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言语交际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6h】

非言语交际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非言语交际手段的研究综述

2.l.l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国内外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总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交际学

3.2 对话理论

第四章 非言语交际手段

4.1 概念界定

4.1.1 非言语交际手段的内涵

4.1.2 语文教学非言语交际手段的内涵

4.2 非言语交际手段的特征

4.2.1 普遍性

4.2.2 双向性

4.2.3 即时性

4.2.4 伴随性

4.2.5 差异性

4.2.6 模糊性

4.2.7 连续性

4.3 非言语交际手段的分类

第五章 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研究目的

5.2 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5.2.1 调查对象

5.2.2 调查方法

5.3 调查结果

5.3.1 问卷调查结果

5.3.2 观察调查结果

5.4 调查结果分析

第六章 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运用策略

6.1 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6.1.1 丰富课堂信息,提高教学效益

6.1.2 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6.1.3 调控教学氛围,增进师生感情

6.1.4 及时反馈信息,调节教学节奏

6.1.5 提供学习信息,协助教师管理

6.2 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6.2.1 转变观念,积累非言语交际技巧

6.2.2 遵循原则,提高非言语交际效率

6.2.3 加强锻炼,提升非言语交际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语文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观察量表

附录二 语文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本文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手段不能恰当发挥其基本作用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课堂观察法等方法,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文献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分析及课堂观察记录,得出非言语交际手段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结论。
   本文在整理并分析收集的文献资料、发放的调查问卷及课堂观察记录的基础上,以交际学理论和对话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研究语文教学中老师非言语交际手段的内涵、特征、分类及功能,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目光等无声语言来辅助言语进行教学活动。
   语文课堂上50%以上的信息靠非言语交际行为来传递。语文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手段指的是:“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言语行为以外的东西,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目光、服饰等无声言语和语调、节奏等辅助言语进行教学活动的行为。”语文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手段具有普遍性、双向性、即时性、伴随性、差异性、模糊性、连续性等特征。分为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有声交流(副语言)三类。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丰富课堂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控教学氛围,及时反馈信息,提供学生学习信息等功能。
   本文还探讨了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首先要转变观念,积累非言语交际技巧,其次要遵循原则,提高非言语交际效率,第三还要加强锻炼,提升非言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语文老师运用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能力,加强语文老师对教学中非言语交际手段方面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的一个方面。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