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校生学习动机缺失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以深圳K职校为例
【6h】

职校生学习动机缺失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以深圳K职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回顾

1.4 研究设计

2. 学习动机缺失学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学习动机缺失学生的主要问题

2.2 学习动机缺失学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3. 学习动机缺失问题的干预与介入

3.1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3.2 小组工作介入

3.3 小组计划书

3.4 小组工作介入

3.5 小组工作结案

3.6 小组工作评估

4. 小组工作总结

4.1 小组目标的达成

4.2 小组活动的总结

4.3 治疗模式的总结

5 讨论与反思

5.1 组员改变的原因

5.2 改变阶段的反思

5.3 社工心态的反思

5.4 职校介入的反思

6. 结语

6.1 研究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专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

附录二:第一次小组活动表

附录三:第二次小组活动表

附录四:第三次小组活动表

附录五:第四次小组活动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十年来,我国研究者对学习动机缺失现象已有所研究,但研究一直停留在学习动机缺失的概念界定和现象描述上,对学习动机缺失这一问题的社会原因分析和解决模式还没有此方面的探究。然而,在当今学校中,老师们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孩子“不爱学习”,中职学校里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处于学习技能的黄金时期,如果学习动机缺失则将影响今后的生存技能。因此,采用适当的方法应对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缺失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使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生态理论视角为依据,对学习动机缺失学生的问题产生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习动机缺失问题的产生是内在原因和周围环境原因相互影响的结果。内在原因包括问题学生的消极认知、失败体验、低意志和低行为投入等;外在原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根据学习动机缺失学生的困难和需求,采用小组工作治疗模式介入,以理性情绪理论为基础,主要以纠正认知偏差,树立自尊自信和引导行为改变等目标为主题,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缺失问题得到改善。评估发现,学习动机缺失均值降低了17分,行为表现得到了改善。本研究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建立着眼于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帮助那些面临学习动机缺失问题的中职学生走出困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