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交流”调节下大学生与父母社会交换的研究
【6h】

“微交流”调节下大学生与父母社会交换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时代”研究概述

1.2.2 社会交换的研究概述

1.3 研究内容、假设、意义及创新性与不足

2 概念论述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论述

2.2 理论基础

3 调查方案设计

3.1 调查研究对象

3.2 问卷设计框架

3.3 信度与效度分析

3.4 调查研究的方法

4 “微交流”及社会交换的基本情况分析

4.1.2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微交流”上的差异t检验

4.1.3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微交流”上的差异F检验

4.2.1 大学生与父母社会交换的交换基础的总体状况

4.2.2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交换基础上的差异t检验

4.2.3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交换基础上的差异F检验

4.3.1 大学生与父母社会交换的交换效应的总体概况

4.3.2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交换效应上的差异t检验

4.3.3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交换效应上的差异F检验

5 交换基础与交换效应的分析及“微交流”的调节作用

5.1 交换基础与交换效应的相关关系与回归分析

5.2 “微交流”对交换基础与交换效应的调节作用

6 结论与建议

6.3 “交换效应”基本情况的讨论

6.4 交换基础和交换效应关系的分析

6.5 “微交流”对交换基础和交换效应之间调节作用的分析

6.6 总体分析讨论

6.7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网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身心发展。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交流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电话、传真转变成QQ、微信、微博。社会逐步走进“微时代”,家庭关系也随着“微交流”的影响发生着转变。 本文在“微交流”背景下,主要分析从大学生与父母社会交换关系进而探讨“微交流”对大学生与父母社会交换的调节作用。为了更好的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料,本研究编制了针对大学生的相关问卷,具体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研究综合阐述了“微时代”及社会交换的概念、发展、相关理论等研究成果。在获取“微时代”及社会交换定义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测量工具,并综合前人学者们的研究。其次,在文献综述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开放式问卷、预调查等方法编制了大学生与父母社会交换问卷,经过多次修改最后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包括三个部分:人口学的基本信息、“微交流”、社会交换。“微交流”分为3个维度:交流频率、交流内容、交流方式;社会交换分解为交换基础与交换效应两个指标,交换基础分为物质获取、行动参与、情感交流3个维度;交换效应分为情感反馈、情感回报2个维度。通过正式问卷,获取相关数据。最后,运用调节效应、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在Baron& Kenny(1986)与James& Brett(1984)提出的调节效应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微交流”、“交换基础”与“交换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并从大学生与父母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张颖红;

  •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学科 应用统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罗良清;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交流; 调节; 大学生; 父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