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呼啸山庄》杨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6h】

《呼啸山庄》杨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ments

Abstract

摘要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Wuthering Heights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

1.2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Questions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The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y of Yang Yi’s Chinese Version of Wuthering Heights

2.2 Theoretical Framework:Translator Behavior Criticism

2.2.1 Intra-translation and Extra-translation

2.2.2 Translator Behavior and Translator’s Behavior

2.2.3 Translators’ Double Attributives

2.2.4 The “Truth-seeking-Utility-attaining’’ Evaluative Model of Continuum towards Translator Behavior

2.3 Research Methodology

Chapter Three The Analysis of Yang Y’s Intra-Translation Behavior

3.1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Wuthering Heights

3.1.1 Colloquialisms

3.1.2 Literary Quotation

3.1.3 Descriptive Language

3.2 Yang Yi’s Intra-translation Behavior in Wuthering Heights

3.2.1 Translation of the Linguistic Level

3.2.2 Translation Methods

3.3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Yang Yi’s Intra-translation Behavior

Chapter Four The Analysis of Yang Yi’s Extra-Translation Behavior

4.1 The Original Text Aspect

4.2 The Readers Aspect

4.3 The Translator Aspect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Wuthering Heights是英国女作家Emily Bronte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说。它迥异于同时代的作品,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受到了全世界文学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的研究。
  杨苡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其代表译作《呼啸山庄》于1955年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文革”后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于1980年和1990年再版,她的译本还于1986年获得1979-1986南京市作协首席金陵文学奖中唯一的翻译奖。尽管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从译者主体性、女性话语、文学艺术特色等角度对杨苡及其译本进行了研究,但像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角度开展的研究,尚属首次。本文拟以杨苡译《呼啸山庄》为研究对象,结合译者行为批评中的“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对译者杨苡的翻译行为展开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分析。
  通过分析,本文作者得出结论:首先,作为语言人,杨苡更多地关注原文语言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翻译的过程以“求真”为本;其次,作为社会人,杨苡又倾向于务实,即在保证不损害原文大意的情况下,较高地关注了译文的接受度,做到了“务实”为上,此时译者行为的合理度较高,既保留了原文风格,又满足了读者之需。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Wuthering Heights及其中译本,研究背景、问题、意义及总体结构。第二章为文献回顾。首先介绍了杨苡译《呼啸山庄》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周领顺教授的译者行为批评的相关理论,尤其是“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分析工具。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两章分别从杨苡作为语言人和社会人的角度,或者具体地讲,在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指导下,辅以大量的例证来说明杨苡是如何偏向原文/作者和何时倾向译文/读者的,并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这样的译者行为所产生的译文效果和可行性。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主要发现,研究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