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秘主义:祛魅与复魅
【6h】

神秘主义:祛魅与复魅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引言 缘起、研究现状及方法

总论

第一章 神秘主义:艺术的伴侣

第二章 神秘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分论

第一章 移植来的神秘

第二章 现代小说创作与祛魅使命

第三章、宗教徒的迷狂

第四章 复魅的文学世界

结语:为审美而神秘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摘要

神秘主义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在我国文化形态上主要表现为鬼神信仰、万物有灵,并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积淀,同时也反映到文学创作之中。从总体上来说,神秘主义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经历了一个由祛魅到复魅的过程。清末民初,中国上下还被一层巫魅文化氛围所笼罩。在“赛先生”的号领之下,经过对巫魅文化的批判、科学与玄学大讨论以及非宗教运动,逐渐形成了对中国本土神秘主义祛魅的文化语境。在这种语境中,现代小说创作担负起了批判民间鬼神文化与宗教神秘意识的职能。与此同时,在进化论盛行的情况下,一些五四精英知识分子把西方新浪漫主义思潮中的神秘主义也作为一种更为进步的文化潮流引进导中国。于是出现了一种极为相背的现象,一方面中国本土神秘文化遭受大力批判,另一方面西方的神秘主义又被大力译介、争相模仿,现代戏剧的神秘意味、初期象征诗的神秘倾向都显示移植西方神秘主义的激情。直到二十年代末期,这些精英才从神秘主义的幻梦里清醒过来,转而批判这种神秘倾向。到了三十年代末期,一些作家陷入了科学的质疑,沈从文从神之再现到对神秘抽象的迷恋显示了科学怀疑主义力量的存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 1. Being the occulter [P] . 外国专利: JP5254175B2 . 2013-08-07

    机译:成为神秘主义者

  • 2. Being the occulter [P] . 外国专利: JP5087513B2 . 2012-12-05

    机译:成为神秘主义者

  • 3. Being the occulter [P] . 外国专利: JP4926849B2 . 2012-05-09

    机译:成为神秘主义者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