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格列佛游记》王维东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
【6h】

论《格列佛游记》王维东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s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1.4 Research Significance

1.5 Structure of the Disserta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A Review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2.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Versions of Gulliver’s Travels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Skopostheorie

3.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Skopostheorie

Chapter 4 Brief Introductions to Gulliver’s Travels and Wang Weidong’s Chinese Version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Jonathan Swift and His Novel

4.2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Wang Weidong and His Version

Chapter 5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Wang Weidong’s Version of Gulliver’s Travels

5.1 The Intention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Purpose of Wang Weidong

5.2 Wang’s Subjectivity Displayed under the Skopos Rule

5.3 Wang’s Subjectivity Displayed under the Coherence Rule

5.4 Wang’s Subjectivity Restrained by the Fidelity Rule

Chapter 6 Conclusions

6.1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Acknowledgements

声明

展开▼

摘要

《格列佛游记》原文是由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所著,内容充满奇幻色彩,但其实质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用以揭露和讽刺18世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政治的腐败和殖民战争的残酷,从而唤醒人民的反抗意识和对自由的渴望。而王维东所译的《格列佛游记》译本内容与原文内容虽然相差无几,但是译文的文本功能已改变为一部儿童文学小说,旨在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由此可见王译本的翻译目的十分明显,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翻译活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弗美尔的功能目的论及其三原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诚准则)为理论基础,以《格列佛游记》王维东译本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格列佛游记》的原本及译本,探讨作为译者的王维东在翻译该小说时的译者主体性体现。
  本文试图解决如下两个问题:(1)在翻译目的的要求下,王维东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发挥其译者主体性的?(2)翻译《格列佛游记》时,王维东的主体性发挥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制约?
  通过本文的探讨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1)从王维东的《格列佛游记》译本的出版社及前言部分可以推论出该译本的翻译目的是译成儿童文学全译本。为了达到翻译目的,译者王维东主要应用了改写、删除和增加以及注释等翻译方法以发挥其主体性。此外,王维东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在选词用句方面发挥主体性以使其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并接受。(2)忠实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说明译者不能脱离原文而任意翻译。因此,王维东在其译文中采用了与原文一致的结构来再现文本的意义,但在选词层面还是充分体现了一定的主体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