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隐序列学习中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测量
【6h】

内隐序列学习中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测量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内隐学习概念界定的发展

1.1任务分离逻辑下的内隐学习

1.2加工分离逻辑下的内隐学习

2内隐序列学习

2.1实验范式

2.2序列规则

2.3序列反应时任务中意识性的测量方法

3内隐序列表征的主要观点

3.1 S-S学习(基于刺激的知觉学习)

3.2 R-R学习(基于反应的动作学习)

3.3反应效果

3.4序列规则与序列片段

4内隐序列表征的影响因素

4.1反应-刺激间隔

4.2序列结构

4.3注意因素

4.4练习因素

4.5人格因素

4.6年龄因素

第二章 研究意义与框架

1问题提出

2研究意义

2.1理论价值

2.2应用价值

4创新之处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研究一 三种测验的效度检验

1.1问题提出

1.2实验一:序列生成测验的效度检验

1.3实验二:片段再认测验的效度检验

1.4实验三:以习得量为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1.5总结

研究二:两种测验的敏感性分析

2.1问题提出

2.2实验四:高、低参与度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

2.3实验五:认知负荷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

2.4总结

研究三 内隐序列学习进程中的意识和无意识

3.1问题提出

3.2实验六:内隐序列学习进程中的意识性提取和熟悉性加工

3.3实验七:内隐序列学习后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保持

3.4总结讨论

第四章 总讨论和研究展望

1总讨论

1.1实验逻辑分析

1.2实验设计的特征分析

1.3序列生成任务与片段再认任务的比较

1.4实验数据的理论拟合

2研究展望

3总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内隐学习中知识表征的内容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半个世纪来,研究者不断地更新实验范式以测量习得的知识。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内隐序列学习研究中意识的测量方法、内隐序列表征的影响因素、内隐序列表征的理论。借鉴序列生成任务的研究思路,首次将信号检测论、加工分离程序与片段再认任务相结合,试图来分离习得的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⑴以反应-刺激间隔为自变量,以序列生成任务(实验一)为测量效标,检验片段再认任务(实验二)和习得量(实验三)在测量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上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随着反应-刺激间隔的增加,习得的意识知识呈递增趋势,无意识知识呈递减趋势;(2)在习得的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测量上,片段再认任务是个有效的测量工具,习得量只适合于进行质性判断学习的内隐性,不适合于量化测量。
  ⑵共两个实验,主要是比较序列生成任务和片段再认任务在测量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敏感性。研究借鉴了技术经济学的敏感性分析程序,以参与度和认知负荷为自变量,系统地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测量上,片段再认任务的敏感性优于序列生成任务。
  ⑶所考查的是在经过相同练习量(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练习次数均相同)后,不同反应-刺激间隔下的习得结果,其展示的是练习后习得知识的横向比较。而研究三则从纵向角度试图来探索学习进程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以探索内隐序列学习中意识和无意识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佐证片段再认任务的测量效度。包含两个实验,实验六是为了探索内隐序列学习进程中意识和无意识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学习的推进,在内隐序列学习中习得的意识知识呈递增趋势,无意识知识呈递减趋势。实验七的目的是探测习得知识的保持情况,结果发现,在进行768次的反应练习之后,意识知识先于无意识知识出现了遗忘现象。
  ⑷在内隐序列学习研究中,与序列生成任务相比,片段再认任务是一种高效而灵敏的测量工具;学习过程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呈动态发展趋势:在学习的早期无意识对学习的贡献大于意识,随着学习的推进,无意识的作用逐渐下降意识的作用逐渐上升,进而变成意识学习,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意识的作用又进一步下降,无意识的作用又增加,出现了自动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