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的创建及一致性和临床应用评价
【6h】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的创建及一致性和临床应用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数据和影像学研究及新分型的创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修正新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再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的临床应用评价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研究进展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数据和影像学研究及新分型的创建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并依此创建一种基于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分型。
  方法:选择2012.07-2015.11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随访并收集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的VAS、ODI评分数值,测量X线片、CT、MRI上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各壁破损情况等和手术中情况等指标,以及术后及随访时的VAS、ODI评分数值,测量X线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判断各个指标与术后临床效果的关系。
  结果:将入选的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按术后疗效分为效果良好组和效果不佳组(VAS>3分或ODI>30分),统计分析两组间各指标数据,发现术前伴神经损伤比率、裂隙仅破坏前或侧壁者率、裂隙破坏终板者率、裂隙破坏椎体后壁者率、后柱骨结构骨折率、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比、病椎裂隙外松质骨高信号区填充率这8个指标与PKP术后疗效有关,而术前VAS、术前ODI、椎体内裂隙率、术前椎体压缩比、术前Cobb角、假关节率、病椎为T12或L1率、椎体内裂隙率、硬化带或硬化面率、裂隙内容物为气体者率、MRI上裂隙内气体信号率、MRI上病椎裂隙外松质骨高信号区发生率、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率、手术时间、骨水泥梯度灌注率、球囊二次撑开率、术后Cobb角、裂隙填充率、骨水泥渗漏比率等指标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有统计差异的指标中前五项为术前指标,仔细分析此五项所对应的关系意味着椎体不稳定的程度,我们在结合临床经验和参阅文献和参考其他分型的基础上创建出一种新的分型系统,依据骨折后椎体皮质破坏程度分为五型十个亚型:I型,周壁完整型;II型,周壁破坏型(根据剩余松质骨量细分为三个亚型);III型,终板破坏型(根据累及终板数量分为两个亚型);IV型:不稳定型(根据稳定程度不同分为三个亚型);V型:伴神经损伤型。每一型均予以推荐治疗方案。
  结论:我们基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病例资料,创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
  第二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方法:选择第一部分的63例患者术前资料,选择三名脊柱外科医师经培训新分型后进行分型,并于30天后打乱顺序重新进行分型,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新分型的可信度平均为88.36%,Kappa值平均为0.92,可重复性平均88.36%,Kappa值平均为0.973。其中分型一致的有一致的有I型、IIC型、IVA型、IVB型、IVC型和V型。容易混淆的几种亚型是IIA和IIB,IIB和IIIA,以及IIIA和IIIB。
  结论:新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表现优秀。根据结果我们对容易产生混淆的几个亚型进行修正:将II型中的三个亚型修改为两个亚型,并明确易混淆亚型之间的界限,以进一步提高分型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修正新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再研究
  目的:探讨修正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方法:选择第一部分的63例患者术前资料,另外随机抽取三名脊柱外科医师经培训新分型后进行分型,并于14天后打乱顺序重新进行分型,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修正后的新分型的可信度平均为97.884%,Kappa值平均为0.969,可重复性平均98.413%,Kappa值平均为0.977。
  结论:新分型经修正后有9个亚型,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有所提高。
  第四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新分型的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6.06-2017.03间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OVF nonunion患者作为治疗组,将第一部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采用新分型进行分型,对照组患者按照医师个人经验治疗,治疗组按新分型的推荐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处理一致,并进行门诊随访。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
  结果:对照组有62例,获得平均13.37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有20例,获得平均12.15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椎分布和分型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的VAS、ODI、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至末次随访时上述四个指标与术后比无明显差异,但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治疗组的VAS和ODI明显优于对照组,Cobb角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等影像学指标并无明显差异。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也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新分型应用于临床后具有较好的指导治疗的作用,有利于科学合理的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治疗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