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学习环境研究
【6h】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学习环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习环境对于培训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高校教师培训特点分析

第一节高校教师群体特征

一、作为成人的一般特征

二、作为成人的学习特征

三、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四、高校教师文化

第二节高校教师培训特点

第三章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哲学基础——波兰尼默会认识论

一、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观及相关研究

二、默会知识观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学习理论

一、认知灵活性理论

二、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Situated Congnition and Learning)

第四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框架

第一节关于学习环境设计

一、乔纳森的CLEs模型

二、学习环境的四种视角

第二节本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

一、问题/项目

二、案例

三、工具与资源

四、支架(scaffolds)

五、学习共同体——“教师共同体”

六、评价

七、学习文化

第三节学习环境模型与学习环境创设

一、学习环境模型

二、学习环境的创设

第五章结束语

附录: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等级培训大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中,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活动逐渐兴起。我国自2001年始对全国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由于培训活动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实践经验有限,因而培训中涌现出许多问题,培训绩效没有达成理想目标。 针对目前培训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该论文尝试构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框架,以期为培训的学习环境创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前言,分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学习环境对于培训的意义,确定论文研究内容,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进行学习者分析。此部分分析了成人一般特征、成人的学习动机和特点,进而描述了高校教师的群体特征,并在以上基础上剖析高校教师培训特点。 第三章,阐述该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分析其为所研究的学习环境提供的理论指导意义。此部分分析了默会认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对学习环境的意义,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学习理论背景。 第四章,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分析其中主要七大要素:问题/项目、案例、支架、工具与资源、“教师共同体”、评价和学习文化,且构建学习环境模型,并对培训实践中学习环境的创设提出建议。 第五章结束语,表明个人对培训的有关想法和期望,说明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设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