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沉默的力量——学校空间中教师与国家的互动
【6h】

沉默的力量——学校空间中教师与国家的互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底层”:浮现问题的方式

一、问题浮现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分析视角

五、研究方法

六、叙述框架

第一章行动:文化与结构的嵌入

一、结构的式微

(一)结构中的行动

(二)形构中的行动

(三)解构中的行动

二、文化的凸现

(一)文化社会学的视角

(二)文化社会学的发展

三、底层的行动:文化与结构的结合

第二章权力网络中的陌生人

一、隐匿的权力:学校生活的常态

(一)身份:话语权力的建构

(二)秩序:象征权力的缔造

(三)区隔:权力再生产的结果

二、陌生人:关系视域中的教师

(一)国家立场:潜在的陌生人

(二)学生立场:显在的陌生人

(三)教师立场:熟悉的陌生人

第三章国家的行动逻辑

一、“人类灵魂工程师”: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

(一)被言说的符号

(二)教师节:记忆与忘却的再生产

二、“专家”政治:以学校日常教研活动为例

(一)“专家”的诞生

(二)逻辑路径:文本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

(三)教研员的行动逻辑

三、基层政治:一份班主任名单的出炉

(一)年级重大事件之一:确定办主任

(二)重大事件中的基层行动逻辑

(三)重大事件中的派生事件

第四章教师的日常生活逻辑

一、再造区隔:教师言语的力量

(一)教师言说的合法性

(二)委婉性表达:政治学的措辞

(三)衍生性表达:再造区隔

二、办公室:暧昧的公共空间

(一)溜达:拓展关系网络的尝试

(二)聊天:表达的方式

三、拼贴:会议室里的政治

(一)会场政治舞台的搭建

(二)领导话语:公开的文本

(三)教师行动:隐匿的文本

(四)默认:语本的转换

四、教师节:时间事件化

(一)狂欢:自我救赎的方式

(二)礼物的流动:国家与市场的合谋

第五章公立学校中的“代课教师”

一、“推拉理论”对教师流动解释的乏力

(一)经济因素的解释

(二)户籍制度的限制

二、“代课教师”:公立学校里的漂移族

(一)单位体制中的国家权力

(二)市场的行动逻辑

(三)一位“代课教师”的日常生活

三、单位制下的代课教师:夹缝中的行动者

(一)结构与行动的相互建构

(二)单位体制:国家与市场的博弈

(三)行动者策略:断裂社会的讽喻

四、行动、结构、文化关系

(一)基层社会:结构与行动的互动

(二)行动策略:关系网络的建构

第六章拓植:流动的边界

一、互动中浮现的力量

(一)国家控制教师的方式

(二)拓植:教师的行动方式

(三)内外合力:“代课教师”的行动选择

(四)互动中的衍生策略

二、行动策略的解释

(一)关系网络

(二)资源和权力

结语文化社会学:教育研究的新空间

一、批判抑或救赎

二、跨越边界的对话

三、介入现实的行动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以国家与教师的互动为主要线索,阐述在学校空间中,教师是如何回应国家通过基层政权对其实施的“控制”。由于既有的“国家一社会”分析框架可能会淹没中国社会结构的“差序格局”特点,故本研究立足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采用“过程一事件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的问题。 学校空间是一个权力交错缠绕的网状结构,围绕着资源与权力,国家把权力移置给基层政权。以教研活动的方式不断确认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年级为单位对教师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通过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符号的“社会记忆”对教师实施监控,在复杂权力网络关系中,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陌生人”。面对复杂的权力网络,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借助话语、身体、舆论等方式对不同事件发生的时间转化和空间拓植来展示行动的丰富性,表现出一种学校空间中相对沉默却不能忽视的力量。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问题也会在学校空间呈现,通过对公立学校中“代课教师”现象的剖析,透视社会转型时期学校生活的变化,说明“国家一社会”分析框架对中国社会分析的不足。 在分析国家如何“控制”和教师怎样行动时,是以文化作为分析工具的;在对“代课教师”现象剖析时,视文化为解释的维度。所以,面对“国家一社会”框架解释中国社会带来的“结构一行动”研究困境,文化社会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进出这一困境的尝试。文化可能是一种意义阐释,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可能是一种生存方式,以多维的方式理解文化,是本研究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文化分析试图在跨越边界的过程中实现对话:国家与教师、结构与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问题意识与理论研究、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社会理论之间的对话,去倾听另一种声音,去感受另一种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