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
【6h】

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童话精神的提出

一、童话精神的提出

(一)童话和童话精神

(二)童话精神的历史展现

(三)童话精神的相关论述

二、童话精神概念之探究

(一)快乐原则

(二)幻想品格

(三)诗意境界

(四)游戏精神

第二部分童话精神与儿童精神成长

一、童话精神契合儿童的精神世界

(一)童话的快乐原则契合了儿童的快乐天性

(二)童话的幻想品格融进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

(三)童话的诗意境界反映出儿童的诗性智慧

(四)童话的游戏精神投射出儿童的游戏本能

二、童话精神促进儿童精神成长

(一)童话的愉悦功能

(二)童话的宣泄功能

(三)童话的提升功能

第三部分童话精神在教育中的失落

一、童话精神在教育中的失落

(一)教化僭越审美

(二)认知大于感知

(三)剖析剥夺体验

(四)牵引制约参与

二、童话精神失落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根源

(二)现实原因

(三)直接原因

第四部分童话精神在教育中的回归

一、童话审美教育应树立的理念

(一)尊重儿童的趣味

(二)唤起儿童的体验

(三)引领儿童的成长

二、童话审美教育策略之探究

(一)综合艺术形式策略

(二)改编与创作策略

(三)游戏与表演策略

(四)情境渲染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从四个部分对童话精神与儿童精神成长、儿童审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中,从快乐原则、幻想品格、诗意境界、游戏精神四个方面对童话精神的概念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童话精神与儿童精神世界的关系,童话精神源自于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相契合的,童话的快乐原则迎合了儿童的快乐天性,幻想品格融进了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性,诗意境界反映出儿童的诗性智慧,游戏精神则投射出儿童的游戏本能。童话精神又能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它对于儿童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宣泄因弱小由成人带来的压抑,以及生命中恶的冲动,都是极好的途径。不仅如此,童话精神还是启发儿童良知良能,润泽儿童精神世界的最佳选择。 第三部分,通过观察,归纳出童话精神失落在教育领域中的四种常见现象:教师在童话功能上以教化遮蔽了审美;童话成为认知教育的工具,而儿童对童话的审美感知却被忽略;童话被肢解成字、词、句、段落等,教师过多的剖析剥夺了儿童对童话的深度体验;教师妄求每个儿童都能明白同样的道理,强行牵引到共同的“目的地”,妨碍了儿童真正参与到童话活动中来。童话精神在教育中的失落既有深层的传统文化观、儿童观、教育观的原因,也有现实的社会与教育的原因,还有教师素养方面的直接原因。 第四部分提出了一些促使童话精神在教育中回归应该树立的理念。作为童话活动的组织者与支持者,教师在选择童话时应尊重儿童的趣味,过程中注意唤起儿童的审美体验,并以引领儿童成长、呵护儿童生命为目的。论文最后提出了童话审美教育可以采用的四个策略,综合艺术形式策略、改编与创作策略、游戏与表演策略、情境渲染策略,并结合具体课例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