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研究
【6h】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对公平正义的认识的深化

(三)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论文结构

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1章 概念界定和研究现状

1.1概念界定

1.1.1公平、公正、正义

1.1.2公平正义

1.1.3公平正义与平等

1.2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的研究成果及评价

1.2.1国内学者对本课题研究的兴起

1.2.2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及评价

1.2.3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及评价

1.3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的研究成果及评价

1.3.1“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争论

1.3.2“分析马克思主义”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

1.3.3尼尔森的激进平等主义正义观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重构

1.4本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观的思想渊源

2.1德国古典哲学的公平正义思想

2.1.1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发展及黑格尔的方法

2.1.2黑格尔的理性即正义的思想

2.1.3黑格尔的两个命题与正义

2.1.4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爱的宗教”与正义

2.2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公平正义思想

2.2.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及主要成就

2.2.2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与正义

2.2.3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与正义

2.3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正义的呼唤

2.3.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发展

2.3.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正义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观的方法论

3.1实践性原则

3.1.1公平正义观的最深刻的基础根源于经济事实之中

3.1.2各个历史时代中的公平正义观的发展变迁和依次更替根源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而不是观念自身的发展

3.1.3实现公平正义的动力是客观的现实力量,是可感觉的到的物质事实,而不是正义或非正义的观念

3.2辩证性原则

3.2.1公平正义的历史发展以其内在的矛盾为根据

3.2.2在存在着阶级对抗的社会中,公平正义是在对抗中发展的

3.2.3把公平正义的发展看成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否定之否定

第4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所实现的伟大变革

4.1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公平正义观是以人的不平等为其自然基础的

4.1.1古代的公平正义观

4.1.2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公平正义观

4.2资产阶级的公平正义观是以“平等权利”为核心的

4.2.1它是商品经济主体之间地位平等的法权关系的观念表现

4.2.2它是对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虚幻的反应

4.3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的实质是“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4.3.1从“消灭阶级特权”到“消灭阶级”——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

4.3.2从抽象的平等要求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4.3.3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所实现的伟大变革

第5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的历史发展论

5.1人的依赖关系中的公平正义

5.1.1“自然共同体”中的公平正义

5.1.2“直接的统治关系和从属关系”中的公平正义

5.2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中的公平正义

5.2.1从简单商品生产形式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形式

5.2.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对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的伟大历史作用

5.2.3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正义发展的对抗性

5.3自由人联合体中的公平正义

5.3.1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转化

5.3.2转变生产过程对人的控制,实现社会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5.3.3商品经济的形态变化和公平正义历史发展的两次否定

第6章 结语

6.1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创造条件和要素

6.2社会对生产过程的自发形式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反作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蕴含了深刻的公平正义思想,这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的严酷现实的科学批判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正义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观的思想渊源,唯物史观是其方法论的基础和总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历史上非科学的公平正义观的方法论批判和改造中,确立了两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实践性原则和辩证性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正义观是历史地发展的,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平等权利观念,是区分古代的公平正义观和现代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的根据。以平等权利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取代以人的不平等为其自然基础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的公平正义观,具有世界历史性的进步意义。实质上,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是资本主义商品交换领域的意志关系和契约关系的观念表现,因而是原则与实践、形式与内容的分裂。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与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相伴而生的,它不仅要求权利平等,而且要求社会的、经济的平等,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与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共存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核心的,它使公平正义的主题发生了由抽象的平等要求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革命性的转换,并把这一转换建立在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之上,是对资产阶级以平等权利为核心的公平正义观的超越,因而实现了伟大的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是自然历史过程,他们总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铁的必然性中,寻求向未来社会转化的条件,昭示人类社会从不公正向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转化的进程和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初期所展现的公平正义是一幅伟大的图画,是伟大的优越性和历史的狭隘性相共存的。进入文明时代,公平正义的发展是在对抗中进行的,这种对抗性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全面的对立,表现为一部分人的不发展是另一部分人发展的条件,表现为社会整体发展和劳动者个体发展的对抗。商品经济形态的变化在公平正义的历史发展中扮演了两次否定的中介。辩证地看待商品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中占据重要地位。历史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把商品经济的巨大历史作用和社会对生产过程的自发形式的反作用结合起来,为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条件和要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