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光沉吟,笑影至今——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研究
【6h】

时光沉吟,笑影至今——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研究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的创作发展

第一节“喜剧性人格”的萌芽与发展(1905-1966年)

第二节“喜剧性人格”塑造的成熟(1977-1997年)

第三节“喜剧性人格”创作的多样化(1997-2010年)

第二章 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艺术类型及表现

第一节 类型划分

第二节 艺术表现

第三章 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的审美特征与价值

第一节 审美特征

第二节 审美价值

第四章 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中国文艺中的喜剧文化传统

第二节“喜剧性人格”的民族文化精神

第三节“喜剧性人格”的当代文化特色

第五章 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塑造的不足及完善举措

第一节“喜剧性人格”塑造的不足

第二节“喜剧性人格”的完善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二十世纪初,中国电影已出现了喜剧片这一类型。随着中国喜剧电影的逐渐发展与成熟,电影理论界对于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纵观理论界对中国喜剧电影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历时性角度来概述中国喜剧电影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或是从类型电影的角度阐释喜剧电影在主题、人物、风格上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从喜剧美学的角度所进行的理论性研究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从喜剧美学的角度提出“喜剧性人格”这一概念,阐释其内涵、外延并以此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的研究,梳理和归纳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对其艺术类型进行划分,并探究其艺术表现的特点,在分析阐发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审美特征与价值的同时,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针对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现状,本文试图通过总结中国电影中“喜剧性人格”塑造的不足,提出塑造“喜剧性人格”的一些可行性举措,希望可以对中国喜剧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