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傅雷神似观的再解读——以傅译《都尔的本堂神甫》的手稿为经典案例
【6h】

傅雷神似观的再解读——以傅译《都尔的本堂神甫》的手稿为经典案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Resume

Introduction

Chapitre Ⅰ Le resume des recherches sur le canon litteraire traduit

1.1 Le resume des recherches sur le canon litteraire

1.2 Le resume des recherches sur le canon litteraire traduit

1.3 Le canon litteraire traduit par Fu Lei

Chapitre Ⅱ L'intraduisibilite de la litterature et la mise a jour de la ressemblance en esprit

2.1 Les differences entre la langue francaise et la langue chinoise OH le mandarin

2.1.1 La combinaison en forme et la combinaison en esprit

2.1.2 Exemples des versions francaise.anglaise et chinoise

2.2 Les differences de la pensee et la culture entre l'Est et l'Ouest

2.2.1 Les differences de pensee entre l'Est el l'Ouest

2.2.2 Les comprehensions religieuses par Balzac et Fu Lei

2.2.3 Analyse des difficultes de mots et phrases religieuses dans le cure de Tours

2.3 Autres difficultes de la traduction

2.3.1 Difficultes dues a la traduction des phrases courtes et simples

2.3.2 Difficultes dues a la traduction des dialogues

Chapitre Ⅲ Le developpement et l'analyse de la ressemblance en esprit

3.1 Le developpement des theories anterieures de la ressemblance en esprit

3.2 La ressemblance en esprit chez Fu Lei

3.3 Les comprehensions diverses de la ressemblance en esprit de Fu Lei

Chapitre Ⅳ L'application de la ressemblance en esprit de Fu Lei dans la traduction pratique

4.1 Le processus de correction utilise la ressemblance en esprit

4.1.1 Premier brouillon:Information sur le texte original

4.1.2 Deuxieme brouillon:exprimer couramment

4.1.3 Brouillon final:integralite de la tonalite chinoise

4.1.4 Le processus de la deliberation de mots

4.2 Reflexion de la ressemblance en esprit par l'emploi des mots chinois dans la traduction

4.3 Reflexion de la ressemblance en esprit par l'emploi de la syntaxe chinoise dans la traduct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ie

Remerciements

展开▼

摘要

傅雷在漫漫译途上,苦心孤诣,默默奋斗三十多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他完成译作三十三部,共五百余万言,主要作品译自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梅里美等名家,其中傅译巴尔扎克作品是最能体现傅雷高超的翻译技术和艺术的作品之一。傅雷的翻译打破了一些专家认为的译作的“寿命一般只有二十到三十年”的神话。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翻译文学经典,也为我们总结出了宝贵的翻译思想。他提出的“神似观”,成为了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中极其重要的翻译主张。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傅译的研究始终没有断过,特别是对他的“神似观”的研究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关注,研究的内容从单一到多元,不断深入。
  本论文以傅雷的“神似观”为理论依据,以傅雷的翻译文学经典《都尔的本堂神甫》的手稿为研究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神似观”进行再解读。一直以来,无论是把傅译与其他译者的翻译作比较,还是把傅雷初译版和重译版作比较,对傅译小说的研究局限于已出版的文本,对于出版前的傅译手稿鲜有研究成果。然而对于译者来说,手稿是翻译过程中的思考痕迹,它直接记录了译者最初的思想火花和深思熟虑后的才情。本论文选择《都尔的本堂神甫》的三部手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部手稿即一稿、二稿和定稿的比较,考察译者对词句取舍的思考过程,展示译者运用的翻译技巧,力图为我们具体揭示“神似”翻译观的奥秘和魅力。
  本论文共分四章,外加绪论和结论。
  绪论部分主要对傅雷的创作历程进行总结,分析论文选题的原因,并介绍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中,论文简单介绍了翻译文学经典的概念和傅雷的翻译文学经典。翻译文学经典是指翻译文学史上杰出的译作,或是指翻译过来的世界文学名著,或是指在译入语特定文化语境中被“经典化”了的外国文学作品。傅译作品以其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的翻译文学经典,傅雷的“神似”论也成为中国翻译文学极重要的理论资源。
  第二章论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是造成文学作品不可译性的原因,也是“神似”的理论出发点。法语和汉语有着天壤之别,两种语言的差异造成了翻译的巨大困难。法语是形合的语言,讲究语法,多词形的变化,词与词、分句与分句之间用语言的形式连接起来;然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语义的表达是通过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除了语言的差异,两国的思想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殊难彼此融恰交流”;在文化上,西方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根深蒂固,而中国同样受佛教的影响很深,给翻译带来了阻碍。这里附上法语例句的英语和汉语翻译,通过法英翻译和法汉翻译的难易对比,再次解释法汉翻译的困难。
  第三章中,我们认为“神似”是翻译文学的理想境界,并对“神似”的来源、提出和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首先梳理“神似”观的前期发展,分别列举茅盾、陈西滢、林语堂、朱生豪对于“神韵”、“传神”、“神似”等词义的解读,为傅雷正式确立“神似”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次我们试从《(高老头)重译本序》、《翻译经验点滴》和傅雷给他友人的信件等,来力图更加深入、更加具体地理解傅雷的“神似”翻译主张。最后分三个阶段,介绍了各个学者对傅译的研究和讨论。
  第四章着重以实例来阐释“神似”在傅译文学经典中的运用,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本文选取小说《都尔的本堂神甫》和傅译的三个手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部手稿即一稿、二稿和定稿的比较,对傅雷“神似观”进行再解读。例句被整理为三部分,首先是对照三部手稿后,归纳傅雷翻译的过程。手稿是翻译过程中的思考痕迹,它记录了译者对词句的取舍过程和翻译的技巧。再者关注汉语语汇的运用,我们发现傅雷选用了很多中国惯用语、四字词、俗语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神似观”的体现和“纯粹之中文”贯彻。最后,通过对三部手稿和高明凯的译文的比较研究,发现傅雷对句子结构的翻译不拘泥于形式,力求达到“神似”。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试图得出以下结论:“神似”汲取了中国传统的文艺美学概念来阐释翻译美学问题,体现了中国翻译文学的艺术追求。可以说“神似”在傅译作品中的贯彻和运用,创造出了大量的翻译经典案例。傅雷翻译作品的手稿是我们研究傅雷翻译的新的资源,它直接为我们展示了他的翻译过程和技巧的运用,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他极高的艺术修养和饱满的艺术激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翻译实践中对“神似”的具体贯彻,和他对翻译工作认真严肃、执着求真的精神姿态。未来对傅译的研究将朝着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神似”说也将遇到更多不同的声音和挑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