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态度改变理论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6h】

态度改变理论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

(二)关于态度改变理论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二)比较研究方法

(三)文献研究法

(四)调查法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态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一、态度的涵义及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的涵义

(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涵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对教学的影响

(一)积极态度的促进作用

(二)消极态度的阻碍作用

第二章 教师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态度的意义

一、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态度的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

(三)当代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态度的可能性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改变大学生的消极态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改变大学生的消极态度提供了人力支撑

(三)丰富的理论成果为教师改变大学生的消极态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章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态度的表现及原因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态度的表现

(一)对任课教师缺乏尊重与亲近

(二)对课堂教学活动缺乏主动参与

(三)对课程考核活动缺乏正确理解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消极态度的原因

(一)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未做到与时俱进

(二)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抽象性和陈旧性未得到恰当处理

(三)教学方法的单向性未得到根本转变

(四)考察方式的单一性未得到有效改善

(五)教学环境的单调性未得到系统优化

第四章 教师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态度的策略

一、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改变大学生的消极态度

(一)塑造自身人格魅力,形成吸引力

(二)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彰显专业性

(三)合理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增强影响力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寻求突破点

(一)适时更新教学观念

(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三、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

(二)书面考察和实践考察相结合

(三)考试科目和考核方式相结合

四、齐力优化教学环境

(一)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造优良的物质环境

(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营造健康的精神环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A 关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B 调查问卷各题得票与比例统计表

附录C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态度表现(1-18)平均得分与标准差统计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托,其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多年以来本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界关于提高本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也比比皆是。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借鉴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理论”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态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此作为本文的逻辑起点。以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家关于态度的研究成果为养分,理解态度的内涵、形成与改变,并在这一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对本课程积极态度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消极态度带来的阻碍作用。接着,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价值实现和大学生健康发展三个方面强调教师要致力于改变某些大学生对本课程消极态度的必要性;从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前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发展和教师可用来指导教学实践的丰富理论成果三个方面寻找教师改变某些学生对本课程消极态度的可能性。然后,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状况和对大学生对本课程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概括大学生对本课程消极态度的表现,具体体现为对教师、对课堂教学、对课程考核的消极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并从教师教学这一角度分析这一消极态度形成的原因。最后,探索教育者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态度的策略。教师要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以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喜爱;要在教学过程中寻求突破点,适时更新教学观念、恰当调整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需求;要综合运用多种考察方法评价大学生关于本课程的学习成果,让大学生从心底重视本课程的学习;要齐力优化教学环境,包括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健康的精神环境,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