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诗传箋通释》声训研究
【6h】

《毛诗传箋通释》声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 声训概述

(二) 马氏生平及成书过程考述

(三) 《通释》版本考述

二、《通释》吸收其他声训成果的情况

(一) 对前代学者声训成果的吸收

1.直接引用作为结论

2.引用作为论据

(二) 对清代学者声训成果的吸收

1.直接引用作为结论

2.引用作为论据

三、《通释》声训条目的体例

(一) 首先提出结论,然后进行考证

(二) 边考证,边揭示结论

(三) 先进行考证,最后揭示结论

(四) 无确切证据,以语气词“盖”表述观点

四、对《通释》声训条目语音的考察

(一) 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音关系

1.双声迭韵

2.声同韵近

3.声同韵殊

4.声近韵同

5.声殊韵同

6.声近韵近

7.声近韵殊

8.声殊韵近

(二) 对马氏运用上古音情况的考辨

1.未考古音,而臆测古音

2.对诸家古音研究成果的运用情况

3.马氏古音体系的不足

(三)马氏所运用的古音体系在训诂学上的价值

五、对《通释》声训条目字形的考察

(一) 分化字

(二) 异体字

(三) 古今字

(四) 无字形关系

六、对《通释》声训条目词义的考察

(一)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同源词

(二)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同义词

(三)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词义无关

1.同音借用字关系

2.同音词关系

七、《通释》声训条目的考据方法

(一) 内证

1.依据《毛诗》判定声训成立

2.依据三家《诗》判定声训成立

(二) 旁证

1.依据字书辞书判定声训成立

2.依据其他古书判定声训成立

八、《通释》声训对前人的突破

(一) 利用两周铜器铭文判定声训成立

(二) 创获双声作为判断声训成立的语音条件

(三) 破假借,本字观念更具灵活性

(四) 利用声训正确训释虚词

九、《通释》声训存在的不足

(一) 考据的不足

1.迷信《说文》,失之穿凿

2.拘泥《传》《笺》,失之附会

3.仅凭臆测,而无有力证据

(二) 破假借过滥

1.不破亦可通,而马氏言假借

2.语音相近的标准过于宽泛

3.缺乏文献左证

(三) 因袭“右文说”之误

(四) 将讲假借与研究语源混在一起

(五) 依声立“说”而失之附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共分九章,五万余字。全书旨在研究《毛诗传笺通释》(以下简称《通释》)之声训条目,运用现代语言学训诂学重新认识其声训的价值与不足。研究对象是《通释》一书全部的声训条目。研究方法为,就是书全部声训条目,从多方面不断地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统计,以便在《通释》一书零碎的声训实践中抽象出马氏的声训规律,以使其声训特色更加显着,声训成果更加容易为人们所利用。首章绪论,首先探讨了声训的概念,作为本文研究《通释》声训的标准;另外,略述马氏生平及《通释》成书过程。第二章,区分出《通释》对别人声训成果的吸收与马氏自己的声训成果,以使研究结论更接近事实。第三章,对论《通释》一书的声训条目体例。第四、五、六章,运用现代语言文字学以及训诂学研究成果,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对其声训条目进行重新认识。第七章,分内证和旁证两大方面对论《通释》声训条目的考据方法。第八章,从四个方面论述《通释》声训对前人的突破。第九章,运用现代语言文字学以及训诂学,从五个方面,讨论《通释》声训的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