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原型解读——以《秀拉》《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为例
【6h】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原型解读——以《秀拉》《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List of Abbreviation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An Analysis of Archetypal Characters

1.1 The Archetypal Characters in the Bible

1.1.1 Scapegoat Archetypes

1.1.2 Jesus Archetypes

1.2 The Archetypal Characters in Greek Mythology

1.2.1 Odysseus Archetypes

1.2.2 Medea Archetypes

Chapter Two An Analysis of Archetypal Imagery

2.1 Significant Imagery

2.1.1 Water

2.1.2 Fire

2.1.3 Trees

2.2 Meaningful Names

Chapter Three An Analysis of Archetypal Motifs

3.1 Motif of Maternal Love and Violence

3.2 Motif of Hatred and Revenge

3.3 Motif of Death and Rebirth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展开▼

摘要

作为一位黑人文学巨星,托尼·莫里森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现方式,书写了非裔美国人的奴役生活、身份危机以及矛盾复杂的精神世界。她的作品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手法,例如对古希腊神话元素和《圣经》的巧妙置换和运用,广受国内外读者赞誉。
  本文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托尼·莫里森的三部主要代表作《秀拉》、《所罗门之歌》和《宠儿》进行文本细读,分析并阐释了作品中的原型人物、原型意象和原型主题及其深刻意义。本文分别从《圣经》和古希腊神话的研究视角对莫里森小说中的原型人物进行分析,如耶稣和替罪羊的原型以及奥德西斯与美狄亚的原型,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追溯与解读,可以看到非裔美国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悲惨影像以及他们为追寻自我和文化之根所付出的艰辛。根据弗莱的原型理论,意象主要分为神启意象和魔怪意象,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意象的涵义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探讨了水、火和树的原型意象,以及小说中出现的独特命名方式。名字象征着非裔美国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根源,对他们有着重要的意象意义。通过原型的置换和运用,莫里森揭示了黑人群体的内讧和内耗以及种族压迫带来的精神创伤。
  莫里森的作品借用这些古希腊神话和《圣经》原型来修复和重构非洲传统的历史和文化,唤醒黑人的集体无意识,同时警示他们不要疏离自己的文化之根,只有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团结一致,才能实现自我救赎并得到真正的自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