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 >小说评价范本中的知识结构——以中国八十年代小说的域外解读为例

小说评价范本中的知识结构——以中国八十年代小说的域外解读为例

摘要

对八十年代文学的重返式研究是考察中国八十年代小说域外接受与传播情况的基本前提.德语世界、法语世界、日本学者对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对当时文学现象、作家的评介中形成了不同的、针对中国八十年代小说的评价范本.它们或表达了在政治诉求与文化策略间寻求平衡的知识结构,或强调了个人阅读兴趣在介入中国八十年代具体小说文本和作家个案时的共性与差异,或在积极阐释中以细读方式将作家作品与研究主体的知识构成同时进行审视.这些域外的评价丰富了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的研究内容,也为探讨研究者的知识构成与介入研究对象的方式提供了更多参照。但同时这些中国八十年代小说的域外评价而言,不同文化传统的小说评价范本既承载了各自的知识背景与看待中国的角度,也放大了它们各自的局限与问题。无论是拘囿于文化社会学的层面将中国八十年代小说等同于社会问题报告,继而覆盖至对当代中国的理解,还是偏向于一己之喜好,耽溺于在中国发现文学新大陆的想象,这些过于简单和一厢情愿的处理方式是域外的八十年代小说评价范本在如何最大限度呈现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复杂性上皆有所缺失的原因。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域外的八十年代小说评价范本虽然构成了八十年代小说评价史的重要维度,诸如杜特莱对阿城“三王”小说的评价之于《棋王》评价史的意义,或者近藤直子对1986年残雪小说的评价之于先锋小说评价史的意义,但是这些评价还无法真正到达批评的层面,批评的建立在这里相对而言是困难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