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韩少功90年代以后小说中的知青叙事
【6h】

论韩少功90年代以后小说中的知青叙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一、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边际人”的“失语”

第一节 革命:民主英雄与专制幽灵

第二节 语言:呓语者与沉默者

第三节 记忆:建构者与解构者

第二章 “边际人”的话语重建

第一节 感觉的恢复

第二节 自然的回归

第三节 生命的溯源

第三章 韩少功90年代以后小说中知青叙事的意义

第一节 寻找中的转换

第二节 转换中的分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中国波及范围极广、影响极深的社会、历史、文化事件,“知青文学”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少功作为中国当代作家中极具思辨性的知青出身的作家,知青叙事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本文以韩少功90年代以后小说为切入点,对此时期小说的知青叙事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韩少功90年代以后小说中的知青形象,即“边际人”的“失语”,“边际人”是韩少功对处于城、乡之间的知青的定义。“边际人”的“失语”体现在革命层面、语言层面与记忆层面,包括革命痴狂者的专制与民主,语言混乱者的狂呓与沉默,记忆撕裂者的建构与解构。三者并非是互相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是带着革命印记的知青在语言层面与记忆层面的“失语”,每个层面又是对立统一的。不能忽视的是,韩少功90年代以后小说中的知青多为返城后的知青,即“后知青”在知青后时代的“失语”,进而指出韩少功在小说中提出的解救措施,通过劳动的方式摆脱经济压迫与符号压迫,在智行结合中恢复感觉,在物我交感中回归自然,在天人合一中溯源生命,彻底解放知青的感觉。“根”既指肉体与精神的根,又指话语的重建,恢复感觉的过程就是重建话语的过程。泛神主义体现出韩少功的保守性,同时知青下一代的命运已昭示疗救之道的有限性。最后从两个向度来分析韩少功90年代以后小说中知青叙事的意义,于韩少功本人的意义可概括为寻找中的转换,其创作轨迹展现了不同的寻找即不同的“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可概括为转换中的分化,不仅表明韩少功本人的创作与同时期知青出身作家的创作不同,也表明了知青出身作家的作品中知青叙事的发展。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最易受创伤的时期,也是最美好的时期,是充满张力的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内化为知青出身作家的生命体验,并呈现在文学作品中。韩少功90年代以后小说中的知青叙事,在文学如何记忆历史的层面上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思考方式。

著录项

  • 作者

    王阳;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谭桂林;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小说;
  • 关键词

    当代小说; 韩少功; 创作风格; 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