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世纪知青小说中的怀旧书写——以叶辛《客过亭》、梁晓声《知青》与韩少功《日夜书》为中心
【6h】

新世纪知青小说中的怀旧书写——以叶辛《客过亭》、梁晓声《知青》与韩少功《日夜书》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 知青小说创作概述

二 知青小说研究现状

第一章 知青小说中怀旧的变奏

第一节 八九十年代知青小说中的怀旧书写

第二节 新世纪知青小说中怀旧书写的时代语境和创作趋向

第二章 新世纪知青怀旧书写之一:对叶辛《客过亭》的解读

第一节 精英知青们的忏悔与救赎

第二节 《客过亭》的评价问题

第三章 新世纪知青怀旧书写之二:对梁晓声《知青》的解读

第一节 怀旧:失落者的心理补偿

第二节 陷入怀旧的误区:记忆还是忘却

第四章 突出怀旧之围:对韩少功《日夜书》的解读

第一节 爱恨交织的时代记忆

第二节 生存在历史夹缝中的“另类”知青

第三节 找寻现代人的精神之根:《日夜书》的现代性思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世纪知青小说中的怀旧现象研究,是窥探现代化影响下人类精神和时代特征的一个契机,在新世纪知青作家的笔下,“知青怀旧”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怀恋情绪的表达,也是知青作家们历史观念、时代认同和文化价值取向等的体现,更是一代作家对现代化进程下人性塑造和精神重建的努力思索。
  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从新世纪整个社会的“怀旧热”现象入手,确认选题并明确论文研究的意义,即通过研究叶辛、梁晓声、韩少功新世纪知青小说中的怀旧书写,来探讨知青小说在新时代语境下所隐含的作家历史观、文化取向、社会立场、对新旧时代的认同问题等。第二部分分四章。第一章以新世纪为分野,分别论述八九十年代知青小说中的怀旧书写和新世纪知青小说中怀旧书写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趋向,从宏观角度对知青怀旧书写的渊源和变奏过程作历史的梳理。第二章和第三章则以微观视角,分别以叶辛《客过亭》和梁晓声《知青》为中心,分析成功知青代表与失落知青代表对知青经验的想象书写,以精英知青写作为代表的《客过亭》中老知青“归去来”后明显的忏悔意识体现出知青作家自觉的反思精神;但这种忏悔是建立在对城市身份的自觉体认基础之上的,而且小说因其对怀旧消费市场的过度迎合导致媚俗化。第三章梁晓声以失落知青代言者的身份,对知青经验进行了美化。通过梳理梁晓声早期知青小说对代价问题的追索到《知青》中温情化怀旧方式的转变,来探讨梁晓声新世纪知青小说的得失,梁晓声在《知青》中对文革历史的简单化、温情化处理,及对纯美人性的追求和塑造,带有另一种媚俗倾向,并使小说陷入一种怀旧的误区:怀旧承担了某种道德宣传功能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历史和苦难的忘却。第三章突出怀旧之围:对韩少功《日夜书》的解读,第一节从小说碎片化的形式和去历史化的内容两个角度论说其“爱恨交织”的知青记忆,这种暧昧和复杂一是体现在知青人物性格塑造的多面性,二是作者对知青历史评价态度的含混;第二节则关注韩少功笔下另类知青的命运起伏,他们在两种历史语境的夹缝中生存,一方面在极端环境下保有生命的韧性和活力,而在新时代的温室里则无法适应,表明了作家对知青现状的同情;第三节把握作者在小说中有关现代化弊病的思考,结合韩少功寻根乡土的理念,将《日夜书》看作是韩少功立足现代性思索而成就的一部精神寻根之作,这是他的突破所在。第三部分为结语,作家们对文革的态度从批判到怀念,知青运动本身已经被加工,每一阶段的知青文学都融入了不同的时代气息,成为反映知青生活甚至人类精神流变的见证,而不同的知青作家群体在历史的淘洗中,越来越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文化差异和价值取向,有的作品甚至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层面的怀念,而具有了现代性的眼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