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走在成为公民的路上——以小学生参与大别山公益活动的个案研究
【6h】

走在成为公民的路上——以小学生参与大别山公益活动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二)对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和其公民性发展的关切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公益和公益活动

(二)公民素养

三、研究现状

(一)公益活动的相关研究

(二)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相关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四)资料分析整理

(五)研究的伦理道德

五、研究背景介绍

(一)Q工作室“入场券”的获得——未进其室,先闻其声

(二)Q工作室基本情况的介绍——既入其室,又观其颜

第一章 对小学生参与大别山公益活动的跟踪

一、活动前的筹备

(一)义卖活动和资金筹备

(二)活动宣传和设计

二、大别山公益之行

(一)“挺进大别山”

(二)活动一:关怀到你家

(二)活动二:携手去采茶

(四)活动三:记住你和我

三、活动后学生的感悟

(一)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行公益很快乐

(三)我们成了好朋友

(四)将公益进行到底

第二章 大别山公益活动的目的和效果

一、参与大别山公益活动的目的

(一)Q工作室的目的:“增进亲子交流”和“资助山区贫困儿童”

(二)家长的期望:“培养孩子”和“加深亲子感情”

(三)孩子的想法:“看看他们生活的地方”和“去帮助他们”

二、参与大别山公益活动的收获

(一)Q工作室和家长在大别山公益活动中的收获

(二)小学生在大别山公益活动中的收获

三、Q工作室运作的有益经验

(一)强调儿童的主体参与性

(二)活动具有持续性和创新性

(三)“公益账单”公开透明

第三章 公民教育视角下对大别山公益活动的问题剖析

一、活动目的:公益活动缺乏公民教育意识

二、团队运作:“灵感”决策者与权威服从者

三、活动开展:“限制”多、“支持”少

四、活动过程:助人体验深、公益认知浅

五、活动反思:社会正义问题被遮蔽

第四章 基于公益活动培育小学生公民素养的对策思考

一、挖掘公益活动的公民教育价值

二、改善公益团队运作,突显民主性和规范性

(一)享用公益快乐——为善最乐、情感动力

(二)学会公共交往——平等对话、关心他者

(三)培育公民责任——增强公民责任感

(四)促进公民参与——做参与式公民

(五)培养公共精神——获得社会正义的启蒙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培养理性、积极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是现代社会的共识,培养公民要从娃娃抓起。现阶段小学生的公民教育开始被广泛关注,参与公益活动是小学生公民教育重要实践形式。如何通过参与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公益活动,增强小学生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培养其公民意识、公共精神,促进其公民参与、公共交往,使其成长为具有现代公民素养的合格公民是本研究着力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大别山公益活动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力求真实地展现活动的过程,分析活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展现行动主体的感受与思考,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思考,探索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培育小学生公民素养的可行路径。
  本次大别山公益活动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活动前的筹备阶段,活动中的开展阶段,以及活动后的学生反思感悟阶段。本次参与活动的各个主体都有着不同的目的,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都有所收获。同时,Q工作室组织公益活动的有益经验可资借鉴。然而,大别山公益活动虽在增进亲子交流、资助山区贫困儿童、教育孩子助人交友等方面存在积极因素,但公益活动更多地仅停留在传统慈善扶贫济困做好事的层面,在公益活动中混淆了亲子交流的私人性和公益活动的公共性,对现代公益存在认识偏差,没有挖掘公益活动的公共价值,存在公益活动缺乏公民教育意识,团队运作缺乏民主规范和忽视社会正义、公共精神等问题。在对本次活动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本文从公民教育的视角给出了基于公益活动培育小学生公民素养的对策思考。一方面在公益活动中渗透公民教育,一方面提升团队运作的民主性、规范性,力图使小学生在公益活动中享受公益快乐,增强公民意识,培养公共精神,为中国小学生开展具有公民教育意义的公益实践活动探寻道路。

著录项

  • 作者

    苏悦;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德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余维武;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21.7;
  • 关键词

    小学生; 公民教育; 公益活动; 可行性分析;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3:2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